第A02版:法治重点

长三角交通卡“难通”根源何在?

2018年06月05日 A02 :法治重点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081

  上海紫色公交卡可在长三角多地通用的消息曾让市民激动不已   记者 王湧 摄

  □见习记者 王川

  近期,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话题持续升温,5月30日,市政协举行十三届三次常委会议,围绕“发挥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题协商议政。

  记者注意到,共有13位政协委员围绕会议主题,分别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定位和目标、打造上海都市圈航空枢纽、提高长三角医疗卫生服务效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以及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市场机制、区域协调机制、人才协调机制、公共资源配置等专题,从多个角度、层面发表了意见建议。其中,交通问题作为“基础”问题,又是关乎国计民生、区域协同发展的大问题,被众多委员所提及,值得社会各界关注。

  区域交通卡“难通”,引发运行机制思辨

  去年,上海紫色交通卡可以在江浙地区20个城市通用的消息,让老百姓又激动了一把,但真正有机会拿着这张公交卡去不同城市尝试使用的人却很少。相信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三省一市间的联系将日益密切,这张紫色交通卡的用处也会越来越大。

  但这张紫色交通卡真的可以在不同城市间正常使用吗?上海市政协委员屠海鸣就在近期三省一市的调研中试验了一把,结果在调研的三省20多个城市中,仅有江苏泰州和浙江绍兴的公交车上可以使用,而这20多个城市的地铁和出租车,却无一刷卡成功。

  屠海鸣说,当初“长三角一体化”的概念刚提出来时,“公交卡互通”就是首批摆上议事日程的事项。然而,十几年过去了,“一卡通”却至今难通。这样的结果让他有些失望。

  屠海鸣坦言,现在再提公交卡通与不通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交通部已宣布,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跨市域的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另外,手机支付、二维码支付、人脸识别支付乃至指纹DNA支付,都有望被应用到公共交通领域。

  虽然长三角公交卡的“一卡通”通过其他方式得到了解决,但卡了十几年的事情却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反思。如不刨根问底,查找根源,进而解决,这些问题也很可能会成为阻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绊脚石。

  据调查,当初长三角的城市各自建设自己的公交“一卡通”系统,起步有早有晚,系统配置不同,高配置可以兼容低配置,而低配置却不能兼容高配置。屠海鸣认为,这是个技术性问题,解决并不困难,只需将长三角城市的公交卡系统统一升级改造即可,但这需要大笔经费。

  “也许有人说,钱也不是问题,相关城市‘凑份子’ 就行。”屠海鸣表示,这是个好主意,但谁来牵头协调,谁来管钱用钱,谁来监督落实?归根结底,这是一体化运行机制的问题。

  也许交通卡“一卡通”仅仅是长三角一体化大课题中的一件小事情,但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有社保卡、医保卡、住房公积金的联通等等。如果不能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长三角的各大中小城市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一体化将遥遥无期。因此,屠海鸣认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中之重是制度合作。

  对此,屠海鸣建议,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运行机制; 打破行政区域限制,重塑协调机构。同时,还要提供法律保障,相关城市通过地方立法,保障一体化的项目常态化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一卡通、百卡通、卡卡通。

  深化区域一体化,交通枢纽建设势在必行

  区域一体化的深度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提速增能。长三角区域的铁路、航空枢纽等的建设都是委员关注的重点。

  闵师林委员在会上就建议,应利用当前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契机,努力提升虹桥枢纽服务的能级,加快“两个1小时”交通圈衔接。依托枢纽和虹桥商务区建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快捷通道,实现长三角交通网络和服务设施的对接,着力促进虹桥与中心城区1小时交通圈与长三角高铁1小时交通圈的无缝衔接,充分发挥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

  市政协委员蒋怀宇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局长。他在常委会上发言时表示,“目前上海及长三角机场群存在资源紧缺、合力不足、竞争无序、衔接不畅、效率低下、发展受限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蒋怀宇认为,尤其在空地联运和航线衔接方面,虹桥、浦东机场分别存在“断头路”和“孤岛”现象,客货增量被抑制,发展低于预期,上海航空枢纽建设遭遇瓶颈。

  数据显示,去年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旅客、货邮运输和公务机起降量分别为1.1亿、423万吨和6600架次。蒋怀宇说,按照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1.8亿人次、650万吨的预期,“上海应当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5个虹桥机场和1个大型通用机场”。

  “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上海作为太平洋西岸国际大都市航空港的区位优势将被削弱,上海国际客货运业务正被东京、首尔分流。”蒋怀宇说,必须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民航协同发展,才有可能打造大都市圈航空枢纽,进而满足上海“五大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以及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全球配置资源的亚太门户、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这一战略目标对航空的需求。

  蒋怀宇建议,深化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要依托机构机制建立和规划实施,首先要将上海大都市圈航空枢纽建设列入《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 并加以推进。其次要依托军民深度融合,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增设军方代表,加强军地民三方合作,充分开发和优化长三角,尤其是上海空域资源。

  “需要通过协同、调控和建设,合理配置机场资源。”蒋怀宇说,要加快与南通、嘉兴等机场的协同联动,在低成本客运、国内货运等领域合作,接纳上海两大机场旅客及货物的溢出运量。合理调整浦东机场发展规模,着力扩建和优化航站楼、廊桥、机坪和滑行道; 以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虹桥、浦东两大机场运行品质和效率。

  最新进展:省界“断头路”实现首条贯通

  目前,三省一市联合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已正式成立运行,“合署办公”成为新阶段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新亮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均在编制当中。

  那么除了正在酝酿的规划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有无可见的实质性进展呢?有!记者从上海市交通委获悉,5月30日,连接上海青浦区和昆山淀山湖镇两地的“盈淀路改建工程”实现结构贯通(见右图),计划9月份实现通车。据悉,盈淀路改建工程将是首个实现通车的长三角一体化“打通省界断头路”项目。

  该项目全长约890米,由青浦区盈淀路向西,跨新建的石浦港桥,与昆山锦淀公路(新乐路)相接,改建后,盈淀路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双向4快2慢,兼顾城市主干路功能。同步改造的还有青赵公路(盈淀路-崧泽大道)段,约170米。

  上海市交通委表示,省界对接既满足地方日益增加的交通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目前,上海与江苏对接道路总计24条,包括G2京沪高速、G50沪渝高速等高速公路,G204沪宜公路、G312曹安公路、G318沪青平公路等普通国道,车道数约100根; 与浙江省对接道路总计15条,包括 G15沈海高速、G60沪昆高速、S32申嘉湖高速等高速公路,车道数约60根。

  近年来,上海市交通委会同市、区各相关部门同步开展了省界对接区域路网规划研究,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和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密区域对接道路,扩充对接道路容量,对省界对接道路作出总体规划布局。今年本市计划推进9个省界断头路项目,在与江浙两省对接的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骨干网络布局已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与江浙两省的无缝对接。

  市交通委还表示,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规划完善高速公路网、打通省界断头路等一系列交通领域先行先试的举措,将有效提升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长三角交通卡“难通”根源何在? 2018-06-05 2 2018年06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