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权威曝光

家人抬着老人爬楼 千里奔波来回折腾 举报纸自拍照

请别再为难老人“自证生死”

2018年06月05日 B03 :权威曝光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361

  资料图片

  □本报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原本是件好事儿,可为证明钱是本人申领的,需要进行“生存认证”。近日,网上一段“九旬老人社保年审,家人抬着爬上三楼”的视频,引发对退休人员领取养老待遇要“认证”的争议。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生存认证手续繁琐,为证明自己活着,有的老人需要在不同的办事地点跑多次,有的需要举着当天的报纸拍照,有的居住异地甚至需要千里奔波。

  对此,人社部日前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重点简化待遇领取资格集中认证等异地业务的办理流程,全力推行异地业务“不用跑”。

  【调查】

  老人被抬上三楼办认证 证明“还活着”身心俱疲

  一个月前,随女儿在武汉居住的90岁老人白启永,因单位的退休人员工资发放调整,被要求带本人身份证明,回湖北省红安县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福利管理局办理录指纹、照相等认证程序。在女儿陪同下,白启永老人来到红安县城。然而,办理社保认证的办公室位于红安县机关保险局三楼,没有电梯,老人上楼困难。在询问能否请工作人员下楼办理认证程序被否定后,白启永老人只能坐在轮椅上,请人帮忙抬上三楼。

  老人被抬上三楼办社保认证的视频在网络上曝光后,引发社会关注。当地要求人社部门整改,设在三楼的办事窗口被搬到一层,同时明确对重病、瘫痪、行动不便及高龄等特殊对象的资格认证,将安排专人上门采集信息。白启永办理的社保年审认证被称为生存认证,是证明退休人员健在,符合领取退休养老待遇条件的一道程序。一般每年一次,如果逾期未认证,就将被暂停发放养老金。

  白启永的遭遇并非个案,在一些地方,有的退休老人为证明还活着身心俱疲。

  在天津养老的外地退休老人许国荣说,他2014年退休后,每年都要证明一次自己还活着,认证很麻烦。首先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取表,然后到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盖章,盖好章的表还要送到取表地点,整个过程最快也要两到三天。

  有的地区要求本人到现场进行年审,这让很多在外地居住的老人倍感折腾。内蒙古退休老人王伟跟着女儿在江苏生活,为完成年审,他去年往返跨越半个中国回内蒙古老家。“现在还能跑得动,真害怕以后老了,经不起这么来回折腾。”王伟说。

  冒领养老金时有发生 须认证但方法待改进

  为什么领取养老金必须要进行生存认证呢?据了解,地方人社部门开展生存认证,主要是出于养老保险基金安全的考虑,防范和打击欺诈冒领养老保险基金行为。

  据介绍,家属冒领养老金现象在全国时有发生。天津市社保部门与公安机关破获的一起案件中,一位退休人员去世后,其外孙一直冒领养老金超过11年,总金额近20万元。今年4月,郑州市启动养老金防冒领清理追缴专项行动,共清理追缴重复及冒领人员11966人,追回养老金金额达1231万元。

  一些受访退休老人和业内人士认为,生存认证是必要的,但具体实施的方式、方法亟待改进,不应把认证责任和成本都推到群众身上。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龚文海说,基层办事机构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态度,往往直接影响群众对政策的感受。“这类认证规定合法合规,但缺乏对当事人感受的考虑。”郑州市民王乐说。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认为,防范养老金冒领风险,重点应是政府如何通过高效、便捷的方法采集到真实信息,并通过信息披露防范假信息,最后配套提高冒领者的违规违法成本,而不是把证明真实性的责任都推到群众身上。这样不计行政成本、社会成本的政策安排,体现了社会治理中强调管理而非服务的思维。

  此外,一些基层政府的衙门作风也亟待改进。少数基层办事机构在对退休老人的生存认证中,高高在上,态度傲慢冷漠,对老人排长队、身体不适等情况视而不见。有地方甚至要求行动不便的老人,必须手拿当天报纸举在胸前拍照,以证明自己还活着,遭到诟病。

  举报纸拍照证明健在 这是对老人“不尊重”

  郑州市民李女士说,她母亲88岁高龄,符合郑州市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的条件,但每年去社区代母亲认证时,她总觉得有点别扭。李女士称,通知中说,老人能到社区的,尽量让本人到社区签字、按手印,若实在行动不便,需拍一张手拿当天报纸举在胸前的照片传给社区工作人员。“社区这么做,是怕有人冒领,我能理解,但举报纸拍照的方式对老人太不尊重了,我妈觉得像罪犯在拍照一样。”

  那么,老人举报纸拍照证明“自己还活着”的做法,市民都持啥态度?记者进行了随机采访。

  市民王女士称,母亲患病卧床,但社区要求发照片来证明老人还健在,“我是接受不了”。“我能理解,但如果能有更好的办法就更好了。”市民吕女士建议,使用微信视频也一样能证明。也有年轻人认为,现在PS技术盛行,照片想造假很容易。“每年认证,无非就是为了防止冒领,不如对冒领行为加重处罚,问题也能变相解决。”

  采访中,10位80岁以上的老人,有6位表示:接受不了这种证明方式; 还有两位表示,能理解也能接受,但心里有点别扭;另外两位老人则表示,怎么证明都行,“反正是给我发钱,社区工作也不容易,应该多些理解”。

  【观点】

  建议借助志愿者力量

  可以把认证变“温情”

  举报纸拍照表明健在,是否会对老人心理上造成创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邓波认为,生活中遇到较为严重的伤害事件,才会造成心理创伤,“举报纸拍照这件事儿,不同的老人感受和反应不同,一般而言,是不会对老人构成心理创伤的”。

  不过邓波仍建议,社区如果想把好事做得更好,应该从不同角度着手把工作做得更到位,比如可以多倾听老人的心声和诉求,并根据老人的合理化建议把工作做得更人性化,“另一方面,老人及其家人也需要多理解政府政策的善意,心存感恩和珍惜,并对因人手不够等原因,给老人造成的不便多一些包容”。

  “政策值得肯定,需待商榷的是,其落实方式及赋予的意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靳育辉认为,对于上了年纪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表面上看是无法接受“拍照证明”的方式,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唤醒了老人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到了一定年纪,有些老人不喜欢拍照,每拍一张他们都会觉得这是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张照片”。

  靳育辉说,若社区人手不够,不妨借助社区志愿者的力量,如专业的社工、心理工作者等,由他们组成志愿者团队,在集中的时间内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开展工作,确认完善资料。同时,还可以把认证工作做得更温情,比如社区可以策划一个“让爱回家”的主题活动,在每年认证期间,以这样一个理由让全家团聚并拍张全家福,“在温情的相处中,也达到了认证的目的”。

  打通“数据共享”环节

  简化或取消生存认证

  记者采访发现,针对生存认证中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近年来不少地方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探索。目前,生存认证已从本人到养老金领取地现场认证,拓展到异地协查认证、社保专干上门、网络识别认证等多种方式,方便异地居住老人、高龄老人完成社保年审。

  武汉市人社局社保中心主任肖福义介绍,武汉市自2016年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退休人员生存认证网络年审后,又于去年底在支付宝开通社保年审。武汉市今年退休人员社保年审启动两个多月来,全市138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已有82万人完成年审,其中13.2万人通过支付宝完成生存认证,1.5万人通过“武汉人社”手机客户端完成认证。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全市范围内统一登记造册,由工作人员上门认证年审。

  此外,已有部分地区探索简化甚至取消生存认证。中山市人社部门近期公告称,中山退休领取退休待遇并在中山常住的中山市户籍退休人员,社保经办机构定期与公安、民政部门通过数据交换,完成人员生存状况验证,不需要本人办理生存认证。

  业内人士认为,进一步简化甚至取消生存认证,需要打通数据共享和数据真实两个环节。一方面,社保各个地区之间,以及与公安、民政系统之间数据需要共享,使社保经办机构能够通过核对户口注销、死亡证明等信息的方式,确定退休人员是否健在。“另一方面,需要保证相关数据真实、及时。”这位业内人士表示,之前当地探索取消部分群体生存认证时,就出现有老人已经去世,可公安依旧未注销户口等情况,容易造成基金冒领风险。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说,破解退休老人“自证生死”的困境,要进一步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壁垒,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同时在充分做到信息公示公开的基础上,强化社会监督和惩罚力度,提高冒领违法成本。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权威曝光 B03 请别再为难老人“自证生死” 2018-06-05 2 2018年06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