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 许秋莉
虽然如今生活压力很大,特别是年轻人常会这么想:我一旦停下来收入会受很大影响,自己的奋斗计划会大打折扣,社会及家人的期待会被辜负……但是一定要告诉自己,这些跟健康和生命相比什么都不是。
有失必有得,换一种活法收获也许会更多,别跟自己较劲。
牘牘近日在朋友圈又看到了一则律师同行英年早逝的消息,非常心痛。
已经记不清这是最近几年我第几次看到这样的消息了。在缅怀逝者的同时,更多地是反思这个行业的工作模式和律师的生活状态。
我不仅是一名律师,而且我的丈夫也是律师,因此我太能理解律师们的工作状态了。无论身处职业发展的哪个阶段,律师总有卸不下来的“重任”,拒绝不了的加班,并且有一大堆停不下来的理由。
刚入行的年轻律师,不仅需要拼命工作获得认同和晋升机会,还要挤时间充电让自己拥有竞争力。
稍微稳定一点的律师,又会被牢牢拴死在案子和项目上。案子越做越多,责任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除了不够用的时间,更多的是来自案件的精神压力,时刻不敢松懈。
事业有所成就的律师,又会为了维系声誉、地位有更多新的挑战,管理、社交、办案、出席各种活动等等,甚至会更忙更累。
在我看来,律师头上悬着三把刀。
第一把刀,就是要么拼命进步、要么被淘汰的不安全感。
我们常说律师行业有“二八定律”,人人都想成为那20%,所以不敢停、不敢慢,很多律师不管做的好坏都觉得没有安全感。
第二把刀,就是要么足够谨慎、要么受“惩罚”的焦虑感。
律师每接一个案子,都意味着风险和责任,即便自己足够专业,即便充分提示了风险,即便过程做到足够细致,还是会担心在什么环节出现不可控因素使自己陷于被动。
一旦结果不好,无论过程如何,律师轻则遭遇指责,重则面临投诉甚至诋毁,稍有不慎还可能遭受行业处罚。这种焦虑感,只有在案子完全结束甚至是执行完毕后才能真正消失,但是,一个案子结束了还有下一个案子,律师的这种焦虑感总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第三把刀,就是要么谨言慎行、要么被逐出行业的恐惧感。
有的律师代理了对抗性强的案件或者复杂敏感的案件,一不小心就成为众矢之的,轻则仅是舆论及同行压力,重则被主管部门约谈,甚至身陷囹圄。不仅律师有这种职业的恐惧感,律师的家属更是心力交瘁。
这三把刀让律师长期紧绷神经,不敢松懈。那么律师就真的没有办法让自己的神经适当放松下来吗?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也尝试了很多种方法,至今也还在摸索。
对此我觉得,律师首先要调整自己的目标。如果真的已经感觉累了,已经感到自己的生活被工作蚕食殆尽,家人的抱怨也越来越多,那就真的该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这样的生活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你努力奋斗到底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虽然如今生活压力很大,特别是年轻人常会这么想:我一旦停下来收入会受很大影响,自己的奋斗计划会大打折扣,社会及家人的期待会被辜负……但是一定要告诉自己,这些跟健康和生命相比什么都不是。
有失必有得,换一种活法收获也许会更多,别跟自己较劲。
其次,是改变工作模式。如果可以,尽早做这方面的规划。
律师行业里一个人奋斗的律师太多了,但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找到自己的专长,将其做到极致,其他的交给别人分担吧,即便这可能让你分出很多利益,但从长远看你会收获更多。
律师应该将每一个工作,每一个案件做到极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舍弃一些短期利益。不要在自己羽翼还不够丰满的时候被大量案件拴死,没有时间学习、总结、沉淀,否则会进入恶性循环。
改变一定是困难而痛苦的,但有时不变的确是不可持续的。
就像一位律师前辈说的,有时候人的身体不会给你预警。与其抱有侥幸心理,拿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当赌注,去争取我们所谓的美好生活和理想,不如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
慢下来,即便眼前生活也许会辛苦一些,但你还有更长时间去享受生活,践行理想。
最后希望所有律师同行都能珍爱生命、健康工作!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