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
换了新手机卡,却无法打专车了,原因是此手机号码在某网约车软件上显示欠费。6月5日,成都市民方先生反映了这件奇葩的经历,除了打不到专车,一不小心还继承了别人的“债务”,“现在这个网约车公司要求我支付两笔欠款,我肯定不会”。据悉这个号因长期欠费被注销后重新放号。
(6月8日 《华西都市报》)
百家讲:
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用户总数超13亿,可是国内手机号码是11位,足见号码的紧缺程度。运营商为了节约成本,一个号码若3个月不被使用、缴费,就自动注销,3-6月后就会被重新投放市场,被下一个人选用。而在重新放号后却没有对原号的信息进行删除,方先生出现欠账和其他新号主收到别人的银行信息也就不难理解。
刚换的手机号,却不明不白地要承担几百元的债务,令谁也不会接受。手机号所欠费用不同于政府所欠费用,新号主人不能理旧账。如果手机号另换他人,则新手机号主人与老手机号的主人没有任何关系,根本不存在继承债务的问题。不管新号主收到老号主的相关信息还是所欠债务都不应该,而且会扰乱个人的生活,尤其还危及个人信息安全。作为运营商不能视而不见,必须打上这个补丁:在放号前要加个小程序将号码上的信息全部自动删除。 ——李方向
“痰”:
交400元“入职保证金”,然后每天转发三条朋友圈,就能领到30元的现金红包。面对这种好事,可能很多人会动心。如果心动转化成了行动,那诈骗陷阱就离他不远了。近日,全国多地网友举报,称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组织的兼职活动是个骗局。这种兼职活动没持续几天,活动组织者就圈钱跑路下落不明。
(6月9日 《北京晚报》)
百家讲:
这样的案件很有警示意义。一则用户个人防范意识差,必然会在互联网上当受骗。比如,据记者在北京工商信用信息网检索后发现,根本没有“北京艺腾广告传媒公司”的相关注册信息。
二则一键转发的陋习当改。网络时代,一键转发很容易,也会让一些不实或负面信息轻而易举进行扩散。以上述案件为例,按照公司的要求,每天的任务就是,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分别在朋友圈里转发京东商城的一条商品链接,就能得到工资。不过,淘宝、京东等平台均否认与这家公司有广告合作关系。
三则面对媒体报道的相关骗局及警方警示,我们每个人都应上心。比如,据 《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 显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中老年人比例高达67.3%,主要渠道是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好友,受骗的信息类型主要是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对此,不能看过即忘,在网络里混须时时提防。
——杨玉龙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