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琦
从4月1日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关闭了普通内科,像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慢性疾病,都要下沉到社区卫生中心去配药。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解释说:仁济关闭普内科门诊做法,符合我国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方向,有利于把三级医院的优势资源用在刀刃上。
改革总是好的,而且这个改革也言之有据。按照医院的权威解释,普内科门诊不等于内科普通门诊,普内科看诊的疾病主要是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据仁济医院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有10%的患者多次往返医院,他们病情稳定,重复就诊,但只是需要配药而已,因而仁济医院中那些既有资历又有权威的医生,就空耗在雕虫小技的寻医配药上,资源完全被浪费。
去年,市委书记李强上任伊始,就广泛开展大调研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笔者不是很清楚,仁济医院的此举改革,是否充分听取了广大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意见和需求。每年有10%的患者多次往返医院配药,是否就代表了还有90%的患者,也只需要到社区卫生中心去配配药就万事大吉了?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大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所谓的慢性病,而高血压极易引发脑溢血、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又像“三月天、孩儿脸”,早上还身体硬朗吃得下饭,下午就可能一病不起,怎么可能病情永远稳定,只需要配药打针,就可轻松活到九十九?
更何况,老人们退休在家,无所事事,聚焦点自然转移到自身健康上,否则哪会有那么多平时省吃俭用的老人,却会一掷千金甚至万金,毫不犹豫地购买那些骗人的所谓保健品?老年人历经人生风雨,见的世面多,当然相信“姜越老越好”,有大医院医生为自己看病把脉,心里踏实,哪怕排队三、五个小时,就诊只有三、五分钟,心理上也会获得极大满足和安定。现在却突然告知,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只需要到社区卫生中心配药就行,自己感觉头昏眼花,却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哪个心里不会嗒嗒动?
更要命的是,如今我们的医疗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医院级别来提供药物,许多大医院里的药,社区卫生中心根本不见踪影。像笔者亲戚患有多年的神经病痛,每天需要服用“西乐葆”来解痛,但她住进社区卫生中心后,却配不到这个药,而医保卡又因为住院被封掉。出路只能是要么自费买药,要么请家人到区级以上医院配药,给病人和家属造成了麻烦和不便,这恐怕是推出改革措施的人没想到吧?
分级诊疗符合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方向,有利于把三级医院优势资源用在刀刃上,此话不假,也符合国情,毕竟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又相对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大城市里。但锣鼓听声,言外之意,大概像高血压、高血脂这类常见慢性病,除了去社区卫生中心看病配药外,还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自费去私立医院看病,这恐怕是退休工人又难以承受的。
老人们越来越老,又越来越多,病痛自不可免,面对公立医疗机构的不断改革,真诚希望能多从老人求医角度想想。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