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李海荣
吸毒,危害的不只是个人健康,有时它甚至能毁了一个家庭。多少拥有幸福家庭的人,因为毒品散尽家财,不但自己身体被毁,还走上“以贩养吸”的道路,最终因为犯罪,给整个家都戴上了沉重的枷锁。
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上海市青浦监狱的3名服刑人员就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那些因为品尝“毒果”而产生的恶果……
“要面子”反而“失里子”
服刑人员盛某,因犯贩卖毒品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谈到自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他几次哽咽,痛不欲生。
盛某从小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属于村里比较贫困的那一种。因此他没少遭受其他孩子的欺负,他也暗暗发誓要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要在村里人的面前抬起头来。虽然他没有条件好好读书,但他勤俭节约,努力打工挣钱。
2003年,盛某独自一人来到上海打工,帮人家洗菜、端盘子,为了生存、为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哪怕再苦再累他都扛了下来。2007年,盛某华丽转身,用积蓄开了一家大排档店,从一个打工仔升级为了小老板。而他没有就此满足,还是继续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着。由于他的勤奋肯吃苦,盛某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但在家乡盖起了大楼房,还娶到了一位漂亮贤惠的妻子。每次回到家乡,村里人一口一声“盛老板在上海发财了”“盛老板真有本事”,让他得到了无限的满足,父母也因为有他这样的儿子引以为傲。
可是,一切都在2014年发生了变化。一天,盛某在朋友处聚会时,有人拿出毒品吸食,还劝他“吸来玩玩”。盛某明知毒品是千万不能沾染的,但禁不住朋友的一再相劝,更怕在朋友面前失面子,于是“硬着头皮”尝了一口。而就是这一次,开始改变了盛某的人生轨迹。
“对我来讲,毒品的危害完全超乎想象。染上毒瘾后的我和原来完全判若两人,我变得消沉、颓废、魂不守舍,什么婚姻家庭,什么事业前途,我都不在乎了!”盛某根本没有心思打理大排档的生意,一门心思就想着吸毒。
吸毒需要大量金钱维持,盛某将积蓄用完后,最终铤而走险,步入了贩毒这条不归路。最可悲的是,盛某不仅因为毒品害了自己,还把妻子也带上了这条贼船,让她成了同案犯。
“我入狱后,家人都觉得脸上无光,在村子里被人看不起,亲戚朋友也疏远了不少,家人的生活再也无法回到从前的美好时光了,是我把原本完整的家毁了。”盛某说,即便以后自己能够回归社会,生儿育女,他也担心子女会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因为他们有一个坐过牢、吸过毒的爸爸。”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自由,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其实曾经的我是那么的幸福,我有深深爱着我的父母,贤惠的妻子,那么温馨幸福的家庭,然而我却一味地追求感官上的享受,深陷毒品的泥潭,忽略了太多美好的东西,没能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未能好好孝敬父母,未能好好疼爱妻子。”
“好先生”变“家庭罪人”
“我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称不上富足,但靠着几年打拼还是积攒了一些钱,在外人眼中,我是一个孝顺听话的儿子、尽责的丈夫、合格的父亲。作为家中的顶梁柱,虽然因为生活压力感到疲惫,可是我心中踏实,一家人和和睦睦,快快乐乐的。”谈到自己的故事,服刑人员江某深深地低着头,就好像面对自己家人时那样,无比羞愧。
被判有期徒刑15年的江某深深懊悔,“高墙电网中的我,作为一个儿子,不能在年迈的母亲身边尽孝; 身为一个父亲,不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以父爱; 作为一个丈夫,让自己弱小的妻子承担家庭的重担。我无比愧疚,愧疚自己的行为让家人承受着无尽的痛苦……”
江某到上海打拼多年,很不容易,从最初在菜场卖菜,到后来从事服装鞋帽批发生意,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好转,江某的事业初有成就,结婚生子。日子慢慢变好了,江某的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和盛某的吸毒经历类似,江某也是在朋友的鼓动下,在自己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了第一次吸毒。当白色的烟雾在他面前飘起的时候,烟雾缭绕,恍若仙境一般带给他短暂的满足和快感,可同时也带走了他刚有起色的事业,带走了属于他的亲情、友情、爱情,更带走了他的自信、自尊、自爱、自强。
“那是一段没有色彩的人生,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想着怎样去搞钱、拿货和吸毒。虽然我也曾犹豫过,但最终还是未能把持住自己。我今天的一切也是罪有应得。”江某说。
现在的江某回想过去,无比痛苦,无比后悔。“高墙里的生活让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人,想念着那无比温馨、可以给我温暖的家,想象着以往惬意、幸福的生活场面。然而,这些美好的回忆常常让我心痛不已,因为是我亲手摧毁了那原本美好的一切,是我自己走向了生活的极端。”经过民警的教育矫治,江某也对自己未来的改造作出了郑重规划和承诺:“在人生的坐标上,我要从坐标的负数走到零点,从零开始,一步步走向正性的人生之路。”
孩子需要的不只是钱
谭某来自贵州农村,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改造之初的谭某由于性格内向,对自己的犯罪认识不端正,存在自暴自弃思想,拒绝与人沟通的情况。谭某总觉得自己命苦、运气差,做什么都不顺,所以在日常改造中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经常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逐渐成为改造中的“老大难”。
谭某的问题到底在哪?其实是他内心的自责,对未来前途的焦虑,对辜负家人期望的羞愧。谭某曾向民警流露过真实的想法:“我走上贩毒这条道路,却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违法犯罪,当时我满脑子想的就是发财。我害了自己不算还累了家人,我没有资格当爸爸。”
谭某对毒品的危害是知道的,他之所以会铤而走险,就是为了钱,为了给家人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谭某希望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心愿是好的,可惜,他用错了方式。
服刑后的谭某其实依旧关心家人,尤其是正在求学阶段的孩子,孩子就是他的希望。可是自己身处大墙,一个犯了罪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去教育孩子?谭某的内心纠结、矛盾。对于谭某的情况,监狱民警决定一方面用情感激励打开谭某的心结,同时帮助文化程度较低的谭某树立学习的目标。谭某也的确渴望学习文化,想要有一技之长。在民警的鼓励支持下,谭某参加了监区的“皮影制作”和书画兴趣小组学习。
谭某也终于鼓足勇气和儿子联系,他通过电话与儿子约定:自己在出狱时能写一手好字。
为了这个约定,谭某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苦练书法和绘画技能。经过一年来的努力,他从零基础到能挥毫泼墨,他的多幅作品被作为代表作展示。
在学习过程中,谭某也曾遇到一些难关,但他始终记得和孩子的约定。已经让孩子失望过一次的他,决定这次一定要遵守约定。
“因为犯罪,我现在不能为孩子提供锦衣玉食,但我会用自己的学习成果来告诉孩子,什么是知耻而后勇,什么是浪子回头。钱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一个正确的人生榜样,这才是我作为一名合格父亲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谭某说。
孩子虽然年幼,但父亲的改变,他也能细心地察觉。在谭某的书信中,孩子明显感觉到父亲的字变得越来越漂亮,他知道这是父亲与他约定的结果。孩子给谭某写了信:“爸爸,没想到你的字写得这样好!犯了法要坐牢,要还债,要赎罪。我和妈妈、爷爷、奶奶会等着你回来的。”
民警管教手记
节日,对于大墙内的服刑人员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文化对服刑人员的改造起到各种作用,他们在感受节日气氛同时,往往也受到了节日所带来的种种影响:有的会影响对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的认识,有的会引发对家人的思念和担忧,有的影响到狱内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调节,有的则影响其人生价值观的转变和重塑。因此,运用节日文化对服刑人员开展指导,是监狱民警开展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来,青浦监狱围绕服刑人员价值观教育积极构建节日文化教育体系,从与服刑改造有一定关系的节日中挑选了30个节日,分别设定了不同的节日主题,组织服刑人员学习节日文化。以此宣传和弘扬优秀节日文化和传统美德,促进服刑人员对节日文化的了解熟悉和情感认同,同时满足服刑人员自身物质与精神的需要,帮助服刑人员认识和澄清自身价值观念,寻找自身原有价值观存在的错误不足。民警更是运用节日文化所蕴含的积极价值观影响、改变服刑人员原有的价值观,促使他们逐步培养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