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被强暴、吸毒……倪某的人生似乎因此走入了“死胡同”。然而,当她走进了上海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后,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一颗颗平凡无奇的沙粒在她手中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戒毒人员倪某,出生在一个快乐的四口之家,有疼爱自己的父母以及相伴成长的双胞胎妹妹。命运似乎是嫉妒她的幸福,在19岁那年她被强暴了,自此之后,她变了,变得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在23岁那年她以为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归宿,却不想是厄运的开始,自此她沉沦于毒品的世界不能自拔,直到进入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接受强制隔离戒毒。
刚来女所时,身处陌生和无助的环境,失去自由,远离家人,一下子从一个无拘无束的人变成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倪某一时难以接受,由于长期注射毒品,她的身体状况欠佳,特别是右腿出现了严重的功能障碍,使其内心非常自卑,感觉周围的人都看不起自己,一度萎靡不振、自卑愧疚、心灰意冷,难以融入正常的戒治生活。
为了帮助倪某转变角色、调整状态,消除其自卑心理,女所一方面安排其与家人进行良性沟通,获得家人的支持,另一方面也经常找其谈心,缓解她紧张的情绪,并且时刻注意观察她在戒治生活中的表现。
戒毒民警发现倪某虽然腿脚不便但是手却十分灵活。在与倪谋谈话中了解到,倪某入所之前曾经开过沙画馆,做过沙画,可以说是掌握着一门技术。恰逢所里举办戒毒人员小制作比赛,民警就鼓励她将自己的技术展示出来,积极参加报名。开始,倪某还十分犹豫,她说“我怕自己做不好,怕别人笑话,万一做不好怎么办?我心里没底呀!”“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重要的是参与。”
就这样倪某开始了自己的沙画制作之路。她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所内有限的资源,自己反复琢磨,在钢丝、沙粒中努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打磨自己的意志力,经过辛苦的努力,最终完成了一套“梅兰竹菊”系列沙画。倪某凭借这一系列沙画获得了小制作比赛的一等奖。
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她说:“我恨毒品,更恨自己,恨自己经不起诱惑,恨自己抛弃了幸福的生活,背弃了朋友和家人。但是我要感谢,感谢自己还有改正的机会,感谢女所给我这样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倪某表示,沙画的制作其实并不容易,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解决很多问题,但这中间她感受到了对自我意志的锻炼,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自信人生的向往等等。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