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被告人小麦(化名)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进入上海新收犯监狱时,小麦脑海中回荡的只有“死刑”两个字。他想不到,因为吸毒他还被另一个病魔——艾滋病纠缠上。面对如此绝望的人生,小麦该何去何从?
今年是《禁毒法》 实施10周年,今天是第31个国际禁毒日。上海司法行政系统一直致力于戒治、挽救、扶助吸毒人员,教育矫治涉毒罪犯,在上海新收犯监狱胡水清工作室的努力下,小麦的生活也渐渐开始有了生机……
“朋友”教唆,踏上不归之路
小麦从小成长在一个良好健康的家庭,父母从小对他的教育极其严格,不允许他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接触。高中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货车司机。有了高额的收入,没有父母在一旁监督,外面的花花世界很快就让他迷失了自己。
在一些社会闲散吸毒人员的教唆和鼓动下,他逐渐染上了吸毒的恶习,并很快吸食成瘾。原本不错的运输收入却花在了吸食毒品上,每月的花销越来越多,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在一些“朋友”的诱导下,他走上了以贩养吸的不归之路。
2013年小麦因运输毒品罪被上海市公安局逮捕,同年11月被以运输毒品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于2014年2月移押上海市新收犯监狱服刑改造。
不敢置信,噩耗接连来袭
入监前,小麦的父母住在新疆和田边远地区,虽然退休工资不高,但也足够度日。妻子也刚刚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入监后,妻子抛下不满一岁的孩子不知所踪,年迈的父母不得不撑起全家,养育他的孩子。同时,他对法律认知不够,绝望得认为自己两年后肯定要被判处死刑,态度更为消极。
接踵而来的打击并没有结束,死神的威胁再次降临他的头上。小麦在新收犯血检时,被查出HIV+,确认是一名艾滋病携带者。当民警把病情结果告知他后,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仅存对人生的一点梦想也随之破灭,从此他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抵制一切改造活动,并不时流露出轻生的念头。
量身打造,制定改造方案
民警在得知小麦的特殊情况后,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以及之前档案的分析,为他量身打造了改造方案。
因为小麦对法律知识的匮乏和缺失,认为自己的案情有重大出入,是被朋友陷害,但又拿不出足够的证据。对此,民警特意邀请新疆驻沪办事处来监进行法律援助,同时帮助他订阅了适合的书刊供其学习,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尽快走出思想上对法律认识的误区。
为了让小麦戒除毒瘾,早日改造成功,民警发挥少数民族服刑人员能歌善舞的特长,有意安排他参加监区少数民族舞蹈班,让他构思创作编排舞蹈。小麦从中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学会与人沟通,并在艺术戒治中抵抗毒魔的诱惑。
一天,小麦突然晕倒,高烧不退。检查结果是艾滋病并发症淋巴肿瘤,医院随即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一部分民警轮换着陪同在小麦的病床前,精心陪伴照顾着他,鼓励他不要放弃希望。同时,民警及时通知了他的父母,连夜飞往上海,让小麦能够和父母见一面。在民警的关怀以及父母的帮助下,小麦终于度过了危险期,又一次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从病床下来后,小麦第一时间走到民警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警官,你们这么用心关爱我,我一定会好好改造的。”
目前小麦的情绪平稳,改造意识强。毒瘾尽去后,积极踊跃参加监区的各项活动,带领服刑人员排练出高质量的民族舞。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