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见到阿城的时候,他正和其他戒毒人员在上海市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下简称“高境戒毒所”)的操场上准备海派龙狮的表演。阿城一米八十多的个子,笑起来一口白牙。据介绍,今年三十出头的阿城曾经是个“棒球少年”,这个称呼与阿城现在的身份状态,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带着疑问,记者开始了对阿城的采访,听了他的故事,也通过他看到了高境戒毒所为每一位戒毒人员开出的有科技含量的个性化戒毒康复“药方”。
海派龙狮成了一味“药”
换好服装的阿城在民警的陪同下接受了采访,话题就从海派龙狮开始。
“海派龙狮是现在我们每天都要训练的项目,我是舞龙的,负责龙尾。”阿城有点自豪地说。
阿城口中的“海派龙狮”是高境戒毒所的一项特色康复项目。高境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吕朝晖介绍,根据市戒毒管理局科学戒毒的工作要求,高境戒毒所一直在探索研发能吸引戒毒人员兴趣,又能促进他们戒毒康复的方法。在一次播放海派龙狮的视频时,戒毒人员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让在场民警萌生了一个念头:能不能把舞龙狮引入到戒毒所内,让龙狮精神与戒治精神有机融合?
于是,高境戒毒所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东三林绕龙灯”和“马桥手狮”项目负责人合作交流,将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所内,形成了海派龙狮康复项目。
一开始得知戒毒所要开展海派龙狮,阿城他们都觉得很新奇,看教练们表演也觉得很好看,龙腾狮跃,很有生机。但真的轮到自己参加,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很累的,”阿城说,“我们舞的龙长18米,一珠九节,完整一套动作大概7分多钟,相当于走1500米。”而这不仅是项体能训练,更是脑力训练和团队配合。龙狮套路表演中的穿、腾、跃、翻、滚、戏、缠等技巧训练,阿城他们都要熟练应用。
“也有觉得太累想退出的时候,不过那是刚开始。”阿城说,“后来教练跟我们说,龙狮表演看上去大气磅礴很好看,那也是因为舞龙舞狮者不断训练,坚持努力的结果。‘我们做舞龙的如此,戒毒,也更应该这样。’ 我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我也相信一切事情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改变。”
一次摔倒终止职业生涯
坚持,曾经是阿城最擅长的事,他也无数次想象,如果当时自己再坚持一下,或许一切不会是现在这样。
阿城最初的坚持,是打棒球。从小学四年级,被父亲送去学棒球开始,阿城就坚持棒球训练。手长脚长又充满运动细胞的阿城是好苗子,从兴趣小组、少体校,到加入一线队伍、出国交流学习,青少年时期的阿城是在棒球的陪伴下长大的。那时的他生活很简单,梦想也很明确:要为国争光。
可是,意外的发生总是那么猝不及防。在国外的一场训练比赛中,阿城高速奔跑,却因场地湿滑摔倒,左手臂砸在没有仔细加固的垒包上,血流如注。阿城被送往医院,左手臂的伤口被缝了六十多针。虽然不影响日常生活,可是阿城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的生涯就此终止了。
才十八岁的阿城就此放弃了自己的坚持,他模仿古惑仔纹身。回到上海后,还放弃了多次不错的就业机会,以及和棒球有关的一切,除了抽屉里那些与队友的合照。
不知道该做什么的阿城跟着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姐姐“混社会”,认识了不少三教九流的“朋友”。也是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阿城第一次见识了“冰壶”。
“我看他们都在玩,就一起试试了。”阿城回忆,自己当时只吸了一口,异样的感觉就袭来,“心跳越来越剧烈,好像都能听到咚咚咚的心跳声,而且控制不住地觉得兴奋。”这种感觉让阿城觉得新鲜又好奇,他忍不住一次次尝试这种滋味。毒品渐渐占据了他的生活。原本看到与棒球有关的一切就会忍不住流泪的他在吸毒后,连这份心情都没了。
“我也想过摆脱。”阿城尝试到外地工作,为了每月1300多元的工资,每天骑着自行车在40摄氏度的高温天到各个偏僻的工厂跑业务。但这份坚持没有持续多久,当原来的毒友联系他后,阿城忍不住了……
2013年,阿城第一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在那里他还遇见了以前一起打棒球的师兄。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看到师兄的第一时间,阿城别开了头。“他成了一名戒毒民警,到我们所来交流工作……”阿城的声音中有些苦涩和无奈。
出所后,阿城决心重振旗鼓,也做过很多工作。后来,阿城和朋友合伙做代理生意,两个年轻人一起打拼也算小有成果。就在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阿城又一次失去了自己的坚持,在觉得疲惫的时候,他选择用毒品给自己加油……今年年初,阿城在上班途中被抓获,第二次强制隔离戒毒。
“说真的,被抓的那瞬间,我觉得解脱了。”阿城说,自己真的太想摆脱毒品了,可自己无法坚持。如今在所内,阿城反而觉得安心又充实。尤其是海派龙狮的训练,让阿城重新找回健康的感觉,忠义崇礼自强的龙狮精神也屡屡让阿城想起“坚持”二字。
前棒球手“反应时”不及格
被阿城视为“精神寄托”的海派龙狮项目并不是高境戒毒所唯一一项运动康复项目,高境戒毒所会根据不同戒毒人员的身体情况,建议他们进行不同的运动抑瘾训练,开出有针对性的“运动药方”。
高境戒毒所生活卫生康复科副科长肖克介绍,开出运动抑瘾训练方案之前,每一名戒毒人员都要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在民警的带领指导下,阿城演示了国民体质测试的过程。
在国民体质测试的9个项目中,有一项测试反应时的内容,类似“打地鼠”游戏。记者尝试测试,第一次测试的结果为0.5秒,而阿城经过两次测试,结果才达到0.7秒。
“根据相关标准,反应时在0.5秒以内算合格,阿城的反应算是不错的了,有些戒毒人员的反应时为1秒甚至更长。”高境戒毒所民警介绍,“反应迟钝,这就是合成毒品对脑部神经造成的伤害之一。”
阿城看上去身体不错,健康也有问题?
“溜完冰可以兴奋地3天不睡,然后昏睡整整1天,次数多了怎么可能没影响。”阿城坦言,近10年的吸毒史让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尤其是反应力。
而根据这些测试结果,民警会针对戒毒人员相应的情况,建议他们进行第九套广播体操、太极康复操、健心康复操、手指穴位操等不同强度、不同频率的运动抑瘾训练,以此促进神经环路修复,提升行为自控能力。
要彻底消除毒品对身体、神经的影响,光靠运动肯定是不够的,因此除了运动抑瘾训练,高境戒毒所也已经将虚拟现实戒毒矫正、重复经颅磁治疗、智能心理矫治、脑波认知干预等四项市戒毒管理局与相关单位研发的科学戒毒新技术运用到戒毒人员的个性化康复治疗中。
相信科学的力量
在高境戒毒所的诊断评估室,民警给记者展示了几项“黑科技”的使用过程。
阿城作为测试者,戴上了VR虚拟测试设备,在他眼前出现的是有人吸食毒品的虚拟现实场景,设备中的眼球跟踪系统会记录阿城的眼动数据和心率、皮电等生理指标,科学地评估他对毒品的渴求程度,生成毒瘾评估报告。
“这就是虚拟现实戒毒矫正,”民警介绍,“要为戒毒人员开展治疗,获取最准确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与传统的量表测量方式相比,虚拟现实场景更具沉浸感,也能获得更真实的诊断信息。”
根据毒瘾评估报告,民警会对戒毒人员开展相应的治疗,包括运动抑瘾训练、重复经颅磁治疗、智能心理矫治和脑波认知干预治疗。每一项治疗都有相应的仪器或计算机应用程序,根据科学原理对戒毒人员进行身体康复、改善认知、降低毒品心理渴求、调节情绪状态等智慧、精准化的戒毒治疗。
“每个戒毒人员的治疗方案都依据他们各自的毒瘾评估报告个性化定制,而且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会重新评估,根据报告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每一步都根据个体情况分阶段进行。”民警表示,以阿城为例,根据评估报告,他的身体状况较好,而且年纪较轻,在运动抑瘾方面就适合参加海派龙狮等运动量较大,且有着正向精神指导意义的康复训练。在心理方面,阿城则存在心理依赖较重,拒毒抗毒能力较差的问题。因此,对阿城将着重进行相关方面的治疗。
阿城目前正处于生理脱毒期阶段,尚未正式接受心理脱毒期治疗,他对这些新技术也是充满好奇和期待。“我相信科学,也相信我的价值不应该在这里体现。”阿城说。
阿城知道心理脱毒是一个漫长而且曲折的过程,他希望这些“高科技”可以帮他认清真实的自己,找到他最根源的问题,从而逐个击破。
而阿城也明白,除了民警的教育、科学仪器的辅助、家人社会的接纳,要真正“康复”,最需要的是自己的坚持。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