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栖
陈庆贵的杂文创作与其说是以量取胜,不如说是以质见长。十多年间,他的杂文连年收入各种版本的中国杂文年度精选,获得多家媒体副刊杂文一等奖, 《痛打“狗心理”》 还被评为全国第一届“鲁迅杂文奖”金奖。说陈庆贵是我国杂文界的后起之秀,并非溢美。
《思路话语》 一书,遴选了陈庆贵近年来的杂文创作,凡60篇。书不厚分量重,精品迭出,读后令我拍案称奇!
开篇 《“受辱训练”的背后》(即获金奖的 《痛打“狗心理”》),从当年鲁迅描绘狗的丑态说起,一针见血地指出:“鲁迅打狗当然不是要与狗结仇与动物为敌,先生所切肤痛恨的是深受其害、饱受攻击的具有各种狗相狗态的世人,我谓之具有 ‘狗心理’ 的人形狗”。紧接着,他把笔锋直指现今,列举并分析了各种形态的“狗心理”,事例之典型,论述之透彻,令世人惊诧且警策,那句“有 ‘狗心理’ 在就会有人面狗心者践踏法治摧残人性”的结穴语,更是振聋发聩。
陈庆贵杂文涉猎面很广,论及各色人等,彰显出他对世态的关注度,对丑恶的批判性及对文明的追求欲。如 《由名人到人名有多远?》直陈“思想知识界的失守、放弃、逃逸、堕落”, 《我为什么只剩下收看动物世界的兴趣》 指出了当今电视节目的异化现象, 《精神下跪更可怕》 痛斥了“祖传奴性文化基因”, 《不怕“媒体审判”,只怕“审判媒体”》 指责了“个别地方滥用司法公权力打压报复舆论监督”,《“做事出事”与尸位素餐》 鞭笞了当今官场的昏官、庸官、闲官、混官, 《文艺GDP与GDP文艺》 分析“以数量代替质量”实为文艺界堕落之表征, 《装“假肢”的古村能走多远?》 批评了某些地方政府以“景观整治”为名“翻新”古村实属文明的退化,等等。这些篇什充分发挥了“批评的武器”的威力,体现出杂文“投枪”“匕首”的功能,延续了鲁迅杂文“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的文脉。
一篇上乘的杂文作品,往往需要充足的理性思辨和丰富的思想底蕴,其逻辑前提是作者要对某种社会现象作出多层次的判析和多元化的认知。陈庆贵的 《沉默是权,不是金》 便是这样的一篇杰作。作品首先对公奉为圭臬的“沉默是金”作出全然颠覆,继而条分缕析地对“沉默”进行了层层剖析:一、在法治社会,“沉默是权”; 二、对当下社会不公非义现象沉默,是公民没有责任不尽义务的表现; 三、善良者的沉默导致“邪恶盛行”;四、倘要打破沉默,公民得有“免于恐惧的权利”; 五、沉默虽然适用自然选择法则,但“蓄积恶化到一定程度”,其恶果将会“有我们或我们的下一代埋单”。全文纵横捭阖,洋洋洒洒,在一篇千余字的杂文中有如此富足的“含金量”,足见作者的睿智不凡。
康德说:“在某些理论问题出现界定不清、认知不辨时,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我认为,陈庆贵是通过一些杂文作品对某些“界定不清、认知不辨”的理论问题,以自己的勇气和理智作出清晰的判断和分析,称得上是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光看标题,诸如 《知识分子与知道分子》 《意识规则与规则意识》 《存在与存在感》 《圣诞失魂与精神落魄》 等,作者搦管为文多有主见,挑战流行的时尚观念和传统思维,不说“普通话”,不作“媚时语”,这些充满真知灼见的杂文堪称“思想者的自白书”。
陈庆贵的文学创作已步入了第四个十年。人们希冀他能义无反顾地奋然前行,向社会奉献更多的杂文佳作!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