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灯下漫笔

渐老还得多欢笑

2018年07月02日 A06 :法治随笔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045

  □沈栖

  人到暮年,社会角色起了变化,不再充任“社会舞台”的主角,甚至在家庭里也不再担纲,多少有些失落感,随着社会交往的式微,亲朋好友逐渐少了,欢快的事也与时俱退,有时候难免陡生孤独感,脸上挂笑的几率自然低了,恰如南宋诗人陆放翁诗句所云:“渐老方知一笑难”。

  我却认为,渐老还得多欢笑。一个人健康和长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成本最低的一条是乐观,让你的生活和你的内心经常享受知足、喜悦,从而笑声盈盈。从生理学角度视之,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唯旷达乐观者有助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笑一笑,十年少”、“一笑解千愁”之类的俚语或有夸饰,但一个长年忧愁、遇事苦恼、爱生闲气、闷闷不乐的人,肯定心态反常,甚或弱积成疾,与健康和长寿无缘。

  幽默大师侯宝林晚年说过一句名言:“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甘甜调料”。这一“甘甜调料”对老年人尤其须臾不可或缺。其实,在老年生活中,虽说常有不如意,诸如生活单调、疾病缠身、记忆退化、行动迟缓、多有颟顸,但是,倘若“老有所乐”仍是老年人的常态,那么,笑这一“甘甜调料”还是其唾手可得的。不是吗?含饴弄孙可获得无尽的愉悦;像广场舞之类的集体活动,令人释放喜悦心情;垂钓、弈棋、郊游、丹青等自娱自乐,甚至麻将、炒股也能自得其乐。老年人委实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把“笑”字装在心中,遇事、待人要想着欢笑在先,如此才能生发持久的热情和亢奋的激情,才能切实感受“生活着是美丽的”这一人生哲理。

  发自内心的欢笑乃是健全人格的展现。没有自信就没有笑声,渐老多有笑声,必须做到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充满信心,哪怕在最艰难、最痛苦的时候。这是因为:“老有所乐”与外在环境自然不无关系,但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内因。现年89岁的美国著名石油大亨布恩·皮肯斯曾几度中风,导致他一度丧失了语言能力,面对衰老、疾病,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微笑常在嘴边绽放。皮肯斯在接受 《福布斯》 杂志专访谈及“乐观”时,说了一个幽默的故事:“一位地质学家从十层楼上失足跌下,当掉落到第五层时,你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他想的应该是: ‘到目前为止,还不错’。”“目前还不错”的心态告诉人们:生命是一次单程旅行,衰老多病直至死亡,那是任何人都无法逆转的自然规律,与其过多伤于过往、忧虑未来,还不如乐观地面对当下的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天。皮肯斯正是如此微笑着对待自己命途多舛的晚年生活。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我想,老年人也得有这一认知。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渐老还得多欢笑 2018-07-02 2 2018年07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