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每一个成功的案件背后总有一个细心的研判能手,郑磊就是这样一个“藏”在胜利后的“幕后能手”。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简称“自贸区”)分局刑侦支队工作7年的他荣获过3次个人嘉奖,他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则是:认真。
不同的故事 同样的关键人物
郑磊工作的自贸区与其他区域不同,企业多、物流仓库多、没有居民,所以他办理的案件大都与企业有关,有不少案件还涉及境外公司。
2016年5月和8月,分别有两家公司报案,称被骗了。经过初步侦查,从2016年2月起,这两家公司先后被诈骗团伙以电子邮箱诈骗的手法骗取人民币约500余万元。作为刑队“反诈止付”工作的负责人,郑磊带领侦办组成员接手了这起案件。
郑磊知道,电信网络诈骗最重要的就是“抢时间”,因此郑磊第一步就冻结了相关涉案账户,并查出该账户所在地为山东。刻不容缓,郑磊带着组员迅速奔赴当地进行调查。
很快,郑磊他们根据线索找到了涉案账户的所有人:吴某。但是被抓获后的吴某却坚称自己对此一无所知,只是帮在国外做生意的朋友收钱,对方给他好处费而已。顺着这条线索,郑磊他们找到了另两名嫌疑人,但是二人又给出了不同的“故事版本”。
到底谁说的是真的,可信度又有多少?郑磊和组员们在真假难辨、错综复杂的线索中不断梳理和规整,终于找到了将一切故事碎片串联起来的关键人物:男子图某。
通过缜密侦查,郑磊他们赶赴北京,锁定并抓获了号称投资做生意的图某。虽然图某一开始并不承认自己与诈骗案件有关,但面对郑磊他们掌握的线索,图某不得不交代了与吴某等5人境内外勾结预谋诈骗的经过。
采访中,郑磊非常细致地分析了嫌疑人得手的原因:“经常有被害人觉得被骗是巧合,其实这都是嫌疑人经过预谋和详细计划的。”他告诉记者,许多企业负责人习惯用一个密码“统领”所有邮箱,一旦一些犯罪嫌疑人得到一个邮箱地址,就会想方设法破解密码,然后再去尝试其他相关邮箱,而且他们还会观察一段时间,确定有利可图才行动。
“希望可以在报道中提醒企业负责人,一定要注意密码安全,另外汇款之前也请务必核实清楚相关账户信息。”郑磊一脸认真为企业安全考虑的建议让人不忍拒绝。
刻进骨子里的“认真”
在同事们眼中,郑磊是个做得多说得少,性格内敛的人。或许正是因为内心的沉着让他可以静下心来处理那些线索纷繁复杂的案件,并最终找到破获案件的“七寸”。
同样是2016年,郑磊作为专案组成员,参与侦办了一起自贸区内伪造、买卖使用机动车临时行驶车号牌的案件。郑磊回忆起该案时竟然表示“案子不难”。这起“不难”的案件历经半年多时间,抓获30余名犯罪嫌疑人。怎么会不难?
郑磊坦言,的确,一开始案件的线索很乱,涉及的地方也有安徽、江苏等多地。但是在这些杂乱的线索中,郑磊和组员们不断分析、对比,最终找到关键所在:一个微信号叫“中国好临牌”的嫌疑人。根据调查,他就是这起案件的主要嫌疑人。也是顺着这根藤,郑磊和组员们彻底摧毁了一条伪造、买卖使用机动车临时行驶车号牌的产业链。
虽然自贸区中大多是企业,但偶尔也会发生盗窃等侵财类案件。谨慎、细致此时又成了郑磊的破案利器。在一起侵财案中,被害人告诉警方,犯罪嫌疑人穿着黑衣服、骑着电瓶车。由于案发时间是晚上,被害人能提供的信息也很少,郑磊他们的调查并不顺利。
然而细心的郑磊在监控录像中发现一名穿着黄色衣服的骑车者表现很异常,职业的敏感度让他提高了关注度。“他穿的是黄衣服,和黑色差距太大了。”郑磊笑着回忆,“不过我还是判断他有嫌疑,就一直调查他。”最终男子被抓获,虽然他企图抵赖,但现实证据让他只能束手就擒。类似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好几个,其中的经验教训郑磊也都一一记在心头。
采访中,郑磊给人的感觉始终是严谨、细致的,无论是办理的案件还是行事作风,而他最欣赏的话正是:“世界上怕就怕‘认真’ 二字。”这份认真,恐怕已经不仅仅是师父传承给他的工作态度,更是已经刻进了郑磊的骨子里。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