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维权周刊

一周之“最”

2018年07月24日 B01 :维权周刊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807

  最“毒”的增甜剂

  眼下正值黑龙江当地香瓜陆续上市的季节。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在黑龙江香瓜主产区绥化市兰西县,一些瓜农为了增加香瓜的甜度,会给正在生长期的香瓜喷洒增甜剂。

  销售人员对于增甜剂可能对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直言不讳。“那个强力增甜的农肥更吓人,吃完肚子疼。”

  我国《农业肥料登记管理办法》 第五条规定,未经登记的肥料产品不得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得进行广告宣传。记者从兰西县西城街5家农资商店分别购买了5样不同厂家的增甜剂。经过农业执法人员鉴定,均未查询到登记信息。

  为了查明这些违规增甜剂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记者曾前往多家权威检测机构咨询,但这些机构都表示无法进行相关检测。而这些正在市场销售,涉嫌违规却被瓜农大量使用的增甜剂,相关部门也未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最“诈”的维修工

  汪先生住在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的一套二手房里。7月中旬,房间的旧空调突然不制冷了。酷暑难耐,他从网上找到一家空调维修服务商。两小时后,维修工来了,拆开空调外罩捣鼓了一阵说:“应该是主板坏了,要修的话700元,修不修?”汪先生觉得这么贵的维修费都够再买一台二手空调了,于是没答应,但最后交了50元上门费。

  随后,汪先生点开手机又找了一位师傅来看。这回只需要加氟,上门费加材料费共收了100多元,空调很快就制冷了。“这么多‘套路’,真不让人省心。”

  赵师傅是一位有着20多年经验的资深电器维修工程师,他说,家电维修有些常用的“套路”,比如空调不制冷,有可能是内外机太脏引起的,清理一下就行了,但有些维修工会说需要加氟,收费便从几十元涨到几百元; 还有些家电不启动了,但有可能是电路老化或电容损坏引起的,有些维修工则说要换压缩机才行,二者的维修费相差七八倍。“普通消费者几乎没法识破这些‘套路’。”

  专家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应建立维修人员黑名单制度或评级认证,清理劣迹多、投诉多的维修机构和人员。

  王建慧 整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维权周刊 B01 一周之“最” 2018-07-24 2 2018年07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