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张颖
在崇明东平镇东北部,远离城区的荒野田间附近,有一处特殊的“圈地”:4400平方米的区域范围内,崇明公安分局警犬基地就坐落于此,16条警犬、18名训导员组成了这个特殊的家庭。7月初,我有幸跟着刑侦总队赴崇明采访,生平第一次走进这个“警汪”世界。
说来有趣,采访之初,我对“警汪”的印象大概就停留在“国家公务员”的层面上:他们身穿酷帅制服、吃着“国家粮食”、时不时需要外出执行公务……但基地警长倪波涛开门见山就告诉我:“警汪公务员”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对于警汪们而言,要成长为能够战斗的“钢铁侠”,首要的考验就是面对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因为它们肩负着反恐安保、缉查毒品、刑事侦查和日常巡逻等重任,实际工作中各种环境和气候又都不一样,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尤其要强化它们的应对能力,比如风雪交加的冬日、炎炎酷暑的正午,甚至是电闪雷鸣的夜晚,它们都需要一一适应。
而与训练相伴的,是一次次警情下的“公务”,在一线冲锋陷阵,这其中的危险系数可想而知。
缉毒犬Lucky眼角的伤就是执行公务的过程中留下的。去年秋冬之际,数名缉毒民警在办理一起案件中对一名涉毒人员所驾驶的车辆进行搜查,可现场搜查了长达2个多小时却仍然无果,Lucky赶到现场后不出3分钟,就对该车辆的扶手箱作出示警反应,随后扒开扶手箱皮层,查获毒品72余克。可也就是在这次任务中,Lucky 的眼角被异物划伤,至今还留有明显的伤疤。
更让人心酸的是那只牺牲时仅有2岁的马里努阿犬“河马”。在去年盛夏一次搜寻任务中,“河马”和他的训导员等人迷失在芦苇荡中,在当天超过40摄氏度高温的炙烤下,中暑的“河马”没能熬过去,在送医途中断了气……倪波涛记得,在将“河马”送回基地时,所有的训导员都哭了……
“它们像是我们的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彼此之间总是会有很深的情感。”听着这样的话,突然也就能体会,在这个特殊的“警汪世界”,也许最别样的就是人与动物之间超越语言的本真情感。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