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7月中旬,因参加“七五普法全国法治报社长(总编辑)塞上江南行”采访报道工作,我得以从闷热潮湿的东海之滨,来到天高气爽的塞上江南,展开为期一周的“塞上行”。
从久远的史书记载中,我知道这里是迷雾缭绕的西夏故国。从元昊时代与宋、辽两强三足鼎立,到坚持“活”过北宋、辽、金数代同期王朝,直到在大元铁骑不可抗拒的洪流下国破——那些早已消融在历史中的党项先民,在这里留下了如贺兰山般坚毅的背影; 我亦知道,这里的固原、中卫等地名,均直接传承自明朝“九边”重镇,传世名画《平番得胜图》 对此地的军事活动均有写实描绘。
而眼前,我看到的是街道整洁、高楼林立、自然景观与人居和谐共存的现代城市。往昔肃然萧瑟的边塞早已不复存在,各民族的符号、文化在此有机融合,自成生态。
以银川为例,这座2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一点也不显得拥挤,在多数时候,这里都有一份身处“北上深”感受不到的闲适。
通过这些天的走访,我更领略到自治区从顶层设计,到基层组织对法治精神的尊重、贯彻。这里的法治建设,从服务意识到科技融入,都与我在上海的采访见闻处于同一维度。
遗憾的是,虽身处“大白高故国”,可这一周宁夏行,行程安排十分紧密,采访团不是在采访地点,就是在采访途中。最终我连与驻地一街之隔的自治区博物馆都未去成。可若抱着“随遇而安,处处是景”的心态回顾,采访途中自己看到的贺兰剪影、盐池护路景象,亦有着别样的壮丽。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