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叶荷
转眼四年时光过去,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小猪佩奇来证明“社会性”的学生了。说来可笑,记得大学的某一堂课上,我曾信誓旦旦地说:我将来一定不会做记者!而现在我努力的方向恰恰是一名记者,被现实“啪啪”打脸。
从六月到七月,从学生到见习记者,变的是身份,扩大的是眼界,而工作也在短短一个月中教会了我很多。
工作不会等你成长,这是工作教我的第一件事。
“我们更想找一个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人。”原先谈好的就业公司就这样婉拒了我。从刚开始的愤怒、不明白到后来的理解,我经历了很多的心理变化。后来我才发现,这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公司要的是一个可以马上上手干活的人,而找一个没有经验的应届生代表着将要付出三个月乃至更多的时间进行培训和带教。所以,珍惜一份能够激励你、带领你成长的工作是多么重要。
工作要多主动,这是工作教会我的第二件事。我问过一位老师,以前实习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坐着发呆。那位老师告诉我,实习生是来学习的,如果不主动去请教,人家又为什么要主动来教你呢?突然间我恍然大悟,自己的主动性真的太差了。从学生转换成社会人,在这一个月里,这份工作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半的时间在外面跑加一半的时间在办公室写稿。工作很充实,脑容量一直在被“强行”扩容。好像这样也就能深切感知书本上写的:当记者要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和手能写的意思。
工作的时候,思想要有高度,切入点的角度却要尽可能地小,这是工作教会我的第三件事。
刚进报社,看到一个事件总觉得什么都想写,结果写出来的总是不尽如人意,不是过于详细就是抓不住重点。当看到一位老师只留下了我的日期和第一句话,三下五除二地地把我800多个字的稿子改成100多字的稿子时,我就知道自己写了多少的废话。从那时候起,我就时刻告诉自己,写稿子,自己的思想要有一定的高度,切入点的角度却要尽可能的小,毕竟报纸的版面有限,哪能什么都写却没有针对性呢?
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脑容量在被“强制”扩大或许是我对这份工作的最大感受,我十分珍惜这种一直在学习的状态,同时我也希望这种感觉能够一直贯穿我的工作生涯,时刻学会从每一件事中有所习得,做个时学时新的“社会人”!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