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周末看点

从地震救援者到安全守护者

2018年08月10日 B02 :周末看点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927

  □法治报记者 徐荔

  高中毕业就想考警校,无奈由于种种原因失之交臂; 大学毕业后,面临教师、警察两种职业选择,杨新奎毅然选择了后者。“当警察,是从小的向往,也是一种男儿热血的体现吧。”已经在公安岗位上工作11年的杨新奎这样说。

  从这位参加过“5·12”汶川地震抗震救援工作,如今被同事们称为“三只手克星”、电信网络诈骗侦查领域“尖兵”的刑警身上,记者看到的是严谨、沉稳和满满的安全感。

  亲历“5·12”汶川地震救援

  十年前,参与“5·12”汶川地震抗震救援工作的经历对杨新奎的影响很深。彼时,他还是一名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特警。地震发生当天,杨新奎和队员们就接到通知,快速集结赶赴灾区参与救援。第二天凌晨,杨新奎他们乘坐的大巴已到达震区,当时余震不断,为了执行任务,杨新奎和身边的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明知有危险依旧勇往直前,杨新奎说这是身为一名警察必须要做的事。

  “灾难面前会感到生命脆弱,但是在灾难中也能看到众志成城、团结的力量有多大。”杨新奎如今回忆起当时的场面依旧感动。而也是这次经历生死的体验让杨新奎深深体会到每一个决定可能都会影响一个生命,尤其是从事与保护人民安全有关的工作,更需严谨、认真。

  这份信念像种子一样在杨新奎心中生根发芽,直到现在。

  60小时找回200多个电瓶

  2009年开始,杨新奎成为金山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刑六队的一员,主要负责电信网络诈骗、扒窃拎包、“盗三车”等案件的侦破工作。

  警察抓小偷,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抓捕行动中的危险也像影子一样,总是潜伏在黑暗中。杨新奎还记得最近的一次“危险”是去年8月的那起盗窃案。

  当天凌晨,金山警方陆续接到多个报案,被害人都称电瓶车的电瓶被偷了。警方立刻赶去案发地点进行调查,并通过蛛丝马迹锁定了一名主要嫌疑人。

  嫌疑人住得离金山很远,而且相当狡猾,一度躲开了警方的视线。但是杨新奎和同事们有着很明确的侦查方向,他们制定了清晰的方案,分工合作,很快就明确了涉案多名嫌疑人的各个窝点。

  时机成熟!为确保将嫌疑人一网打尽,杨新奎指挥多个抓捕组同时收网。但是,在抓获主要嫌疑人时,杨新奎他们遭遇了对方强烈反抗,嫌疑人疯狂驾车企图冲破警方的包围。

  看到车子疾速驶来,普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避让,但是杨新奎没有,他冲上前,带头与队员们一同将嫌疑人的车辆逼停。嫌疑人见情况不妙,弃车逃跑。杨新奎紧追不放,身材魁梧的嫌疑人自称少林学艺归来,不断用言语威胁杨新奎。

  杨新奎上前,一个抱摔,嫌疑人被制服了。另几名嫌疑人此时也全都落网,警方还在窝点发现200多个被盗电瓶。此时离案发仅仅60个小时。

  事后,杨新奎才发现自己的胳膊被玻璃划伤,去医院简单包扎以后,他回到了岗位上继续工作。

  勇者也有害怕的事

  “做警察,危险的情况总是有的,所以要加强锻炼啊。”对于危险,杨新奎似乎习以为常。

  其实,从事刑警工作,杨新奎“强悍”的不止是体力,更需要脑力支撑。就在上述电瓶被盗案发生的同一天,杨新奎正在调查一起诈骗案,一伙嫌疑人利用虚假投资平台欺骗被害者钱财。

  “骗子大都有‘剧本’,一步步设套,让被害人越陷越深。”杨新奎介绍,这伙嫌疑人分工明确,经营模式如同公司,而且不断更换窝点。为了调查情况,杨新奎和队员们频繁出差,终于摸清了该团伙的“大本营”,并执行抓捕。

  抓人只是第一步,如何锁定相关证据才是重头戏。由于嫌疑人行骗都是通过网络聊天,杨新奎就带领队员们从嫌疑人与多名被害人的聊天记录开始调查。

  “看两个小时聊天记录,最后对方识破骗局,白看。”杨新奎无奈地笑笑,“不过少一个被害人也是好事。”

  杨新奎还记得这次行动的“花絮”,嫌疑人的警惕一度让抓捕行动受挫,幸好杨新奎他们有所准备,不仅当场抓获40余名嫌疑人,还及时将准备逃逸的“二老板”追了回来。

  案件落幕,杨新奎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而这还不是杨新奎破获规模最大的案件,2016年时,杨新奎就带领队员破获一起以中老年人为目标的收藏品诈骗案,嫌疑人以价值低廉的工艺品冒充有收藏价值的收藏品行骗。

  在多次往返异地调查后,杨新奎他们当场抓获了100多名嫌疑人。无论是为及时固定证据的大量笔录,还是那铺满办公室地板的被害人材料,都让杨新奎印象深刻。在那之后,杨新奎带领队员们及时总结经验,破获了多起“公司级”诈骗案。

  “无论破什么案子都要及时,第一时间行动。”杨新奎这样总结自己的破案“法宝”。

  给人满满安全感的杨新奎似乎勇者无惧,难道就没有害怕的事吗?

  “有啊,身为警察,最怕就是得不到大家的理解。”杨新奎指了指身上的警服,“有时多说无益,只有用行动证明,穿上警服就有一份责任,我永远不会忘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看点 B02 从地震救援者到安全守护者 2018-08-10 2 2018年08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