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民
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联是“万事但求半称心”。如果和西晋羊祜的“天下事不如人意者,十之八九”相比,这个标准是一半对一半,水平够高了,该烧高香了。
哲学有个著名命题叫“一分为二”,世间万物半半相对的比比皆是。西谚说人“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 王朔有小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希腊神话里有一种特别活跃的半人半神; 《菜根谭》 推崇“酒至微醺,花看半开”为最高境界; 大清相国陈廷敬,清廉自律,甘于清寒,常以“我自长贫甘半饱”自励,被称为“半饱居士”。成语里有半喜半忧,半真半假,半睡半醒,半饥半饱,半嗔半喜,半明半暗,半生半熟等。清初硕学鸿儒李密庵的 《半半歌》 则将“半字哲学”发挥到了极致:“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林语堂赞曰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但是也总有人希望“万事如意”,这句话拿来互相拜年,讨个彩头,倒也无碍宏旨; 倘若真心希望如此,就奔着这个目标去奋斗,那肯定会碰的头破血流。很简单的道理,你想如意的事,别人也想如意,你想得到的好处,别人也想得到,你想争取的职位,别人也想争取,而这些东西都是紧缺之物,竞争激烈,人人趋之若鹜,能争到一半,就是上上大吉,运气好得惊人,如果还想十全十美,那岂不是太贪心也太不现实了?譬如一个美女,往往会有排成长队的追求者;一个工程,会有数家公司竞标,争得你死我活;一个领导职位,会有数人盯着,个个志在必得,你如果称心如意了,那就意味着他人会伤心失意,反之亦然。而且,谁也做不到天下无敌,百战百胜,这一次可能你大胜而回,下一回说不定就会铩羽而归,这才是世间常态。想事事得意,处处称心,只能是痴人说梦。
再换个角度说,你在官场得意了,就别再想着发财的事; 在商界发达了,就别去打做官的算盘; 你想在学问上搞点名堂,就要远离灯红酒绿之所在; 想“数钱数得手指疼”,就不能“睡觉睡到自然醒”,天下事皆可以此类推。总之,做官和发财不能两全,成功和舒服不能兼得,无所作为难有英名留史,嬉戏无度只会一事无成,有得有失,好处不会都落到一人身上,有福有祸,造物主不会只让一人称心。南朝宋人殷芸的 《殷芸小说·吴蜀人》一文记:" 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这种人过去有,现在也有,但最后结局都是一样的,只能自取其辱,贻笑世人。
平心而论,“万事只求半称心”,与俗世那些“见锦旗就扛,见荣誉就抢”的口号相比,似乎有些保守,不那么鼓舞人心,其实这正是睿智求实的表现,是保全自己的妙法。哲人说,过度欲望是烦恼的根源,欲望越大,烦恼就越多。那么,我们如果按照“半称心”的标准,给欲望打个五折,放弃事事必争,锱铢必较的处世态度,会不会减少各种烦恼,增加幸福指数呢?我看有门儿,这也就是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言:“别在平野停留,也别爬得太高。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