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晓龙
“听说出去以后有补助的,我什么时候可以拿到?”这是社工第一次与老姜见面时的对话。很简单,也很现实,离开强制隔离戒毒所的老姜对外界的生活有着迷茫也有着彷徨,更多的是一种无助和恐惧……
回归社会,一无所有
在老姜不多的话语中,我能感觉到他的无奈和期待,或许这就是所有出所后服务对象的状态,我对老姜疑问的回应也很简单:“我会尽力为你争取补助的,但是,出去后的生活还是要靠你自己。”
在回程的车上,我耐心地听着老姜的回忆,据他所说,吸毒这么多年,家散了,老婆走了,房子也没保住,都不知道怎么生活。看着略显麻木的老姜,我不经说了一句:“未来的生活总会有希望的。”老姜扭头看了看我,黯然一笑,或许在老姜的心中,这句毫无营养的话最多就是一句安慰……
不懈努力,一丝曙光
回家后,我脑海中不断闪现着老姜不信任的眼神和木讷的神情,我知道要想和老姜建立专业的工作关系,首先就必须取得他的信任。从目前的情况和问题分析,第一步就是要协助老姜申领临时补助,帮助他渡过出所后的艰困时期。
然而,申领之路一波三折,在反复的汇报和多次的报告之下,临时补助始终未能落实到位。这样的状况让本就不牢固的联系出现了一丝“危机”。此时,我仿佛又看到了老姜那不信任的眼神,隐约听到了他说的那句:“算了,都是说说的,我们这些人哪会有人关心呢……”
随后的一个月,我多次向街道提请补助请求,希望他们能够综合评估老姜的现实困难和实际问题。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老姜的临时补助终于得以落实。老姜得知此事时,眼中不再是不信任,而是感动和喜悦。我知道,我的第一步成功了。
自力更生,阳光未来
随着双方信任感的增强,我和老姜的沟通交流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经过多次的面访交流,我感觉到老姜对于未来生活是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考虑的。
在出所后的两个月,老姜曾经尝试过寻找就业岗位,然而,每次面试后的结果只有两个字:抱歉。数次的失败让老姜心灰意冷,他不止一次向我倾诉心中的无奈和失落。
针对老姜的问题,我首先与他共同分析了面试失败的成因和过程。就业技能薄弱和社会歧视是老姜多次面试未果最主要的因素。面对这些问题,我劝说老姜参加街道组织的就业技能指导培训讲座,树立自己的就业观点,定位自己的岗位能力。其次,我带领老姜前往社区就业服务指导机构,通过整合就业资源为老姜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
“对不起,我们不收吸毒人员……”老姜的就业之路依然坎坷。一次次拒绝让原本重拾信心的老姜又一次陷入了低谷。此时的我唯有在老姜身边给他鼓励和支持,不断劝说他不要放弃,要给自己信心和希望:“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只要你不放弃,我也不会放弃。”
在鼓励老姜的同时,我把他的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为他奔走在街道、居委会之间,把老姜的现状和就业意愿向有关领导反映。经过不懈地努力,在专职干部的协调下,有一家社区爱心超市愿意录用老姜。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喜讯,老姜流下了眼泪,说出了一句:“谢谢。”带着感激之心的老姜也告诉我,今后只要有需要,他也愿意成为志愿者,为禁毒工作出一份力。而我与老姜的故事也还在继续……(作者为自强普陀工作站甘泉禁毒社工点社工)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