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庆
常言道一念三千。在生活中,很多服务对象也是因为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从而走进涉毒的魔咒中,使他们的精神匍匐在地。而社工“平等、尊重、接纳”的工作理念能够给予服务对象很多精神力量,比如吴君。
吴君有着高学历,本身的自尊心较强,因为涉毒,他的自我价值感被摧毁,巨大的落差使他对未来生活感到茫然,如何重新使吴君站起来是一个难题。而吴君后来的改变,则让社工看到了工作价值理念的力量……
接纳,从面对开始
初见吴君时,他的精神状态很差,不敢和人直视,嘴角的笑容看上去更多是讨好。看到他有点谄媚的样子,我的心莫名有点伤感。因为从掌握的资料来看,吴君本科毕业,在吸毒之前,是一家事业单位的中层负责人。然而一念地狱,如今的这份沉重是吴君之前都没想到的。
吴君是独生子女,母亲已过世,他和七十多岁的父亲居住在一起。离异状态的吴君有一个孩子,由前妻抚养着。那时的吴君社区康复近一年,非常配合工作,对过去也有着较好的自我反省。
开展工作时,难免要和吴君提到毒品。但只要提到“冰毒”二字,他就会用“那个东西”代替,甚至提到“毒品”,他都会不自主地皱眉。这使我诧异,也很好奇。吴君不自在的样子到底是因为他内心对这段经历逃避,还是会激发他对毒品的渴求?
从心理学上来说,没有面对就不会从泥潭里走出来。我决定尝试着强化谈论毒品的频率。终于吴君忍不住了,希望我不要谈到“毒品”二字。我们第一次就这个问题深入探讨,吴君承认,毒品毁了他的一生,因此他下意识地避而不谈。
我告诉吴君,要想走出这段心理阴影,就需要去面对和接受过去那段经历。终于吴君接受了我的建议,亲口说出“冰毒”二字。虽然结结巴巴,但我知道这对吴君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进步。
平等,感恩弥合伤痛
接下来的面谈,吴君打开了自己的心扉。通过交谈,我总算明白了吴君的生活经历和目前的心理状态。
吴君第一次吸毒是为情所困,内心烦闷时,受到涉毒朋友的蛊惑,陷入毒潭不能自拔。第二次也是类似的原因导致复吸。也是这次复吸,让吴君被强制隔离戒毒。出所后,吴君的单位决定对他留用察看。
“老师,你知道吗?我在单位是躲在仓库的,感觉抬不起头来,不敢看同事的眼神; 家里亲戚聚会,我也是坐到角落,感觉他们都看不起我……”吴君的语气带着伤感、失落和自卑。虽然知道这是自己做错事应该承担的代价,但他还是无法面对。
我希望吴君能够调整心态,虽然无法一时消除自己行为带来的影响,不过,只有先让自己站起来,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
我让吴君想象一下自己现在的状态,要是用一只动物来比喻的话,能够想到的是什么?“老鼠”,吴君脱口而从。老鼠在我们的意象中是被人嫌弃同时也认为聪明的小动物。可见吴君的精神是蜷缩同时也有自信的。我再让吴君想象一下五年之后,自己希望变成什么动物?吴君想一想告诉我说是马,一匹高大而矫健的马。吴君还特意用“高大而矫健”来强调。我告知吴君这两个意象的内在意义,希望他能够自己去领悟和感知从“老鼠”到“马”之间的转化。
过了一段时间,吴君告诉我,在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心态后,面对同事和亲戚的确有了不同的感受,也没有那种畏畏缩缩的心理了。上次家庭聚会,他的一些观点也得到家人的接受和认同,这让他感到很高兴。
尊重,寻找价值存在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看,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然而社会的歧视和家庭的绝望,甚至是抛弃,加之戒毒的艰难,导致服务对象往往滋生自暴自弃和自卑的心理。我相信,服务对象对尊重和自我价值的追寻也是他们内心的一份渴求,同时,这份渴求的强化也是帮助他们戒毒的重要支撑点。
吴君之前也有较好的社会地位,正如他自己意象中的那匹高大而矫健的马。涉毒行为带来的巨大心理落差,无疑让他的精神匍匐在地,需要得到社会价值的认同来精神修复。在这段时间里,我看到吴君逐步地站起来,开始勇于面对和接纳自己,也愿意挺起胸膛去正视现在的生活。我想,社会存在的价值感或许就是他精神的钙片。
在吴君的身上,我看到一个人找回自己的成长过程。
专业思考:
力量的源泉在哪?
不做吴君的主管社工已经快两年了,吴君逢年过节时也会发来问候的信息。不久前还特意发了一张工作照片给我,他告诉我,他已经离开仓库回到了正常的工作岗位,这让我很是欣慰。
我认为,助人自助的最高境界在于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自己的爬起源自于自身的力量。起初,我也是在无意识中捕捉到社工工作理念的力量,一次偶然,我看到妻子把一颗有些烂了的马铃薯简单处理后试着水培,她只是随意把马铃薯放在水里,没想到,这颗马铃薯竟然生根发芽了,这让我很诧异。我也由此想到,我们社会工作者“平等、接纳、尊重”的工作理念,何尝不像是那点水分呢?我这才试着有意识地运用社工工作理念引导吴君。
吴君他们摔跤了,我们用“水分”滋养他们,让他们在接纳中学会接纳,在平等中找到平等,在尊重中懂得尊重,也许就能够让他们重新站起来,找回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尊严。同时,这份价值和尊严也会成为支撑他们继续前行的重要力量。
(作者为静安自强工作站社工)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