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华飞《上海滩》编辑出版
国民党中将张克侠有“佩剑将军”之称。他所拥有的那把剑名为“中正剑”,是当年蒋介石为拉拢培植死党为其卖命、特地在德国制作,是用以奖赏有功部下的。此剑长380毫米,刃长255毫米,剑柄为铜皮包覆,剑身刻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字样,剑柄上则刻有“校长蒋中正赠”。但使蒋介石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当他这把“中正剑”颁发给张克侠时,张克侠早已是中共秘密党员,况且已有5年党龄了。更让蒋介石难以料到的是,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正是张克侠和何基沣率部起义,打乱了国民党军的军事部署,取得了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的“第一胜利”。
在上海,他被中共批准为“特别党员”
张克侠,原名张树棠。1900年10月7日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村乡侯陵屯村。1923年,张克侠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他主动请求到冯玉祥部,在宋哲元的第25混成旅任见习官。1924年2月9日,冯玉祥前妻去世,续娶了张克侠妻子李德璞的胞姐李德全。生性好强的张克侠不愿攀亲附贵,婉言谢绝了冯玉祥的聘请,只身南下广州。到广州后,先在陆军讲武堂任教官,后又当上队长。北伐开始后,他回到张家口,动员冯玉祥率部参加北伐。此时,身在苏联的李德全寄回来一封信,希望张克侠去苏联莫斯科学习。1927年春,张克侠辗转到了莫斯科,进入中山大学学习。不久,张克侠便向冯玉祥的副官、中共地下党员张振亚(化名张存实)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在党组织考查他期间,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革命因为蒋介石的叛变而失败,而冯玉祥则公开表示支持蒋介石。如此一来,张克侠不仅没有能加入党组织,还被要求离开中山大学。
1928年秋,张振亚、张克侠先后从苏联回国,张振亚回国后被分配到设在上海的中央军事部工作,直接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地下斗争。张克侠仍在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任职,担任张自忠任师长的第二集团第六师少将参谋。但他没有与张振亚失去联系,而是时常把冯玉祥部的情况,通过各种渠道向张振亚汇报,并多次表示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愿。
1929年5月,张克侠接到张振亚一封密信,通知他到上海去一趟,接头地点是静安寺教堂。接头人是一位牧师,叫董健吾。
董健吾曾在冯玉祥身边任秘书和英文教师,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上海参加中央特科工作,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和联络工作。董健吾并不认识张克侠,但有过在西北军任职的经历,由他出面见张克侠比较方便。可是,张振亚写的信却让张克侠犯了难: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此时前往上海接头,无疑是冒着生命危险。尽管如此,张克侠还是下定决心,他向师长张自忠告假,匆匆赶到上海,这时已是1929年7月。
在上海火车站下车后,张克侠先到澡堂洗了个澡,换上便衣,他以香客的身份,前往这座静安古寺,走进教堂后,张克侠先到观音殿,上了一柱香,再走出殿堂门。这时他看见一位近40岁牧师打扮的人在忙着修整花枝,便走上前去说道:“我想找董健吾先生。”只见那位牧师将眼前这位清瘦干练的青年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让他先在大门内的一张长椅上坐下,然后对他说:“我就是董健吾。”
“我想见见张振亚先生,是他约我来的。”看到接头人,张克侠有些激动。董健吾告诉他:“张振亚先生最近有点忙,你等两天再来吧。”
张克侠并不知道董健吾是秘密党员,但他知道,自己离党组织不远了。两天后,张克侠再次来到这个教堂,张振亚已经在等候他了。老朋友相见,彼此都非常高兴,张振亚对张克侠在白色恐怖中能矢志不渝争取入党给予了很高评价,他告诉张克侠说:“党组织已在考虑你的入党问题了,但要再等几天才能安排见面,你先把你的地址留下,这几天不要出门,随时会有人来找你。”
第三天,上海地下党的交通员拿着张振亚的亲笔信来找张克侠。然后把他带到北四川路(现四川北路)的一个“密点”,地下党负责同志听了张克侠关于自己历史的汇报,向他提出了几个问题,随后要他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张振亚、李翔梧成为张克侠入党介绍人。李翔梧(又名李凤周、李相武)是张克侠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后任红十四军政委,1935年壮烈牺牲,年仅28岁),和张克侠关系很好,直到这时,张克侠才知道他也是中共党员。此时的李翔梧是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李翔梧认真地对张克侠说:“我和振亚同志将作你的入党介绍人,你对组织还有什么要求,现在可以提出来。”
“我希望能到苏区(根据地)去工作。”张克侠说道。
李翔梧说:“这需要请示后才能通知你。”
原来,对于张克侠的入党要求,周恩来(化名伍豪)在上海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和军事部长。李翔梧需要回去向周恩来汇报后,才能决定是否安排张克侠到苏区。
最后,周恩来批准张克侠为中共“特别党员”,规定单线领导,只同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陈毅联系,不得与地方组织发生关系,任务是在西北军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张克侠的党内名字叫“张光远”。
周恩来的三点指示,很快由张振亚通知张克侠,并特别叮嘱他说:“中共中央已批准你为共产党员,是‘特别党员’。你不能与地方党组织发生关系,不可暴露身份,要严格党的纪律。以后,中央会直接和你联系,你与党进行书信联络时,使用张光远这个名字。假如发生意外,你也不要说出自己是共产党员的身份,党是会记得你的,也会设法保护你的家人。”张克侠牢记党的嘱咐,一直到1950年才公开了自己是共产党员的身份。
贾汪起义是淮海战役“第一胜利”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拉拢一批将领为他即将开始的内战卖命,颁发了一批佩剑,名为“中正剑”,他和何基沣各得一把。
1947年10月,国民党徐州剿总又成立了徐州地区守备指挥部,令张克侠任指挥官。他利用这一职务,获取了徐州剿总的各种机密情报,派人密送华东野战司令部,为淮海战役的进行提高了重要信息。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前,华东局社会部根据前委领导的指示,派情报员朱林到第三绥靖区驻地与张克侠联系。当时规定朱林只同张克侠联系,有情况由张通报给何基沣。张克侠将朱林安排在司令部里,同他住在一起,为防止被蒋帮特工发现,张嘱咐侍从副官朱林不得离开侍从室,不经张同意,任何人不准入内。朱林的饮食由侍从副官亲自送,不能叫别人代劳。和张克侠相处、密谈后,朱林密电请示华东局,为了进一步掌握情况,要求到贾汪去。张克侠考虑到沿途局势复杂,他给朱林换上了第三绥靖区国民党军官服,又带上司令部标记,由副官陪同和他一起乘火车前往贾汪。
在中兴煤矿公司三绥靖区前指,朱林见到了何基沣。在会客厅,朱林首先说明自己是代表中共华东局前来与何副司令联系的,并说华东局负责人和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等首长向何副司令致以敬意和问候。何基沣对此表示感谢。朱林与何基沣进行了密谈,并分析了前线官兵对起义的看法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淮海战役开始后,解放军首要攻击的目标是驻徐州以东碾庄地区的黄伯韬第七兵团。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黄伯韬抵挡不住,经电请刘峙批准,向市内撤退。前委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领导认为,如黄伯韬部撤到徐州城内死守,对我极为不利,必须在城外将其歼灭。最好的办法是将北部野战军部队调动过来,阻止敌人的退路,与东路追击黄部之野战部队一起,将敌人团团围住,聚而歼之。但北部的第三绥靖区部队严守河防,野战部队无法通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命令张克侠、何基沣率部起义,让出河防,解放军迅速前进,截断黄伯韬向城内撤退的去路,才有可能歼灭这股敌人,为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创造条件。于是通过朱林将这项指示迅速告知张克侠,张又及时告知何基沣,因事先早有准备,马上率部起义,让出河防,解放军迅速前进,黄伯韬陷入重围,结果10万敌兵全部被歼,淮海战役旗开得胜。中共中央对张克侠、何基沣起义给予高度评价。
毛泽东、朱德说:张、何起义有利淮海战役的发展。粟裕说:我南下部队如果在贾汪再耽误半小时,敌军逃进城去,局面就大不一样了。邓小平、陈毅等领导赞扬张、何起义消灭黄伯韬兵团是淮海战役的第一胜利。
起义军在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中再立新功
张何部队起义后,为了便于领导,中共中央华东局指示,将部队番号编为两个军,总番号是“118”起义部队,下辖59军和77军,59军由原属的两个师组成,张克侠任军长,孟绍濂任副军长。77军由原第三绥靖区机关、直属队、干训团、132师、37师111团合编而成,军长由何基沣担任,副军长由过家芳担任。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根据命令,起义部队之59军、77军开赴安徽灵璧、来安进行整编。2月16日,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组织和番号的决定,起义部队之59军和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张克侠出任军长,韩念龙出任军政委,第一副军长由张震球担任,第二副军长由孟绍濂担任,政治部主任由欧阳平担任。33军下辖第97师、第98师、第99师,隶属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建制。
淮海战役一结束,渡江战役接着就开始了。整编结束后的人民解放军第33军在张克侠、韩念龙率领下,抵进到长江北岸,进行渡江前的训练。
1949年4月21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毛泽东和朱德向解放军下令:向全国进军!
4月21日晚,张克侠率33军在安徽省无为县泥汊镇、外滩两点渡过了波涛汹涌的长江天堑,迅速推进到南陵县战家桥一带。
4月24日,张克侠接到第九兵团要求33军“在浙江长兴、吴兴(今潮州)切断宁杭公路”的命令后,立即率部队不顾疲劳,不怕饥饿,不怕阴雨道路泥泞,日夜兼程向长兴、吴兴疾进。经过4天急行军,33军到达指定位置,与兄弟部队一起,在太湖以西广德以北地区,将10万国民党军团团围住。在围歼战斗中,33军在张克侠指挥下,以勇猛的战斗作风,消灭了逃跑中战斗力较强的国民党第66军和第99军大部,共计1.49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5280支,大小火炮153门。
之后,部队立即向上海、杭州推进,并奉命参加了上海战役。上海战役中的重头戏在月浦争夺战和攻打杨行(地名)。33军在这两处表现突出,5月26日,33军98师猛扑吴淞,攻入吴淞炮台,并担任吴淞警备任务; 在连续10天激战中,33军共歼国民党军4300余人。
上海解放后,7月20日,33军奉命进驻上海,担任警备任务。同时,33军军部改称淞沪警备司令部。淞沪警备司令由宋时轮担任,政委由郭化若担任,参谋长(兵团级)由张克侠担任。
1950年3月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对张克侠的党员身份予公开公布。1955年9月,为表彰张克侠在建立新中国中立下的特殊功勋,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授予他“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7月7日,张克侠在北京病逝。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