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如果邻居家有些事儿惹得自己家也不得安宁,那就让人“头大”了。家住徐汇区平江路的蔡阿婆此前就遇到了楼上邻居漏水这样的烦心事,前前后后经历了快半年时间,所幸在社区民警的帮助下,双方化解心结,最终把问题彻底解决,两户人家也重归于好。
【事件】
疑似楼上漏水殃及楼下
今年1月,住在一楼的蔡阿婆突然发现自家卫生间天花板有漏水的迹象,她直接去找楼上的住户交涉,但二楼的邱老伯坚称自家没有问题,对她的抱怨不予理睬。
物业经过排查发现,蔡阿婆家楼上各层住户卫生间情况均正常,只有邱老伯家卫生间外墙面踢脚线扩开,墙面也有渗水发霉的迹象,疑似下水总管漏水。物业工作人员希望能将卫生间的墙面敲开,这样才能彻底检查和维修。但邱老伯说自己80多岁了,不希望家里有那么大动静和灰尘,说什么都不让敲。尽管居委和物业几次上门,劝说邱老伯尽早维修对自家和楼下都有好处,但他就是固执己见,最后连门都不让别人进了。
几个月过去了,每天不得不用盆接着不停滴下的水,每晚都要听着这烦心的滴答声难以入眠,而自己投诉了很多部门都没有结果……忍无可忍的蔡阿婆决定和先生去法院起诉邱老伯。
眼看事态升级,居委干部立即将此情况反映给了社区民警陈坚涛,想让他从中劝和。
【调解】
找准时机耐心劝导老人
为了了解事情真相,老陈先去了蔡阿婆家。年近古稀的蔡阿婆和丈夫住在一起,儿子婚后就搬出去了。“陈警官,我身体本来就不好,现在每天还要想着这个漏水的洞不修好就会越来越大、水越流越多,实在受不了。”“阿姨你先不要急着要去起诉他,让我上去摸摸情况,说不定事情能有转机。”“好的,阿拉总归相信侬呃!”
陈坚涛考虑到,涉事的两户人家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也许不是上一两次门就能解决的。听说邱老伯比较固执,所以第一次上门时,老陈和邱老伯拉起了家常。老陈了解到,与蔡阿婆家相似,邱老伯的儿子也不在身边,也是老两口过日子。交流下来,老陈感觉对方还是蛮通情达理的。
几天后,老陈再次上门与邱老伯聊天,古今中外、天南地北,斜土地区的变迁……两人聊得分外投缘,约定明天有时间再聊。
第三次上门聊了一会儿后,老陈终于开了口:“邱伯伯,你看你们家也是老夫妻两个,楼下也是老夫妻两个,大家都这把年纪了活得开心最重要。但是碰上漏水这种烦心事,大家将心比心,如果你住楼下开心得起来吗?”“其实从你第一次来我就猜出了来意,我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但物业那帮人手脚太粗糙,万一不是我家的问题,我怕他们把我们家弄得一塌糊涂。”“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请第三方公司来检测和施工,如果确实不是二楼管道破损,那费用由物业出,不用你动手,敲掉的地方保证帮你修补得一模一样,垃圾也帮你清扫干净!”“好的,如果确实是我家这段管道漏了,所有费用我自己承担。”邱老伯一口答应。
结果证实的确是二楼的管道漏了。今年7月,整个维修工作终于结束,邱老伯按约定支付了维修费。蔡阿姨家也重获安宁。两户人家重归于好,两位老人都对民警表示感谢。
【点评】
充当和谐社区“解压阀”
就像陈坚涛自己说的那样,社区民警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才是他们的日常。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他们和居委干部日复一日的努力,充当了社会基层的“解压阀”、和谐社区的“压舱石”,才让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一天天变得更加美好。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