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维权周刊

主笔闲话

人工智能与法

2018年09月25日 B01 :维权周刊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537

  2018人工智能大会上周在上海闭幕,其中,关于如何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新课题,成为了很多法律人在这几天最津津乐道之事。

  本期“域外之音”就介绍了各国在人工智能协助破案方面的尝试。人工智能虽然拥有强大的分析计算能力以及令人脑望尘莫及的资料存储能力,但从目前看,其主要的功能还是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办案人员提供线索,减少枯燥和重复的工作量。即使如此,通过人工智能获取的证据是否有效,法庭是否会采纳,暂时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对此进行定位。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在解放了人类生产力的同时,也将放大出更多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前者主要是法律主体地位如何定义,比如一辆人工智能驾驶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由谁来担责?而伦理问题则源自对人工智能形体化后的认知,在系列电影“银翼杀手”中,“电子人”是否拥有人格引发了银幕内外共同的思考。

  不管怎么说,“人工智能来了”已逐渐成为现实,随着科技的爆炸式发展,人类对人工智能的依赖还会持续加大。可未来的人工智能到底会像阿西莫夫笔下的丹尼尔那样成为人类的保护神,还是如“终结者”系列里的“天眼”去毁灭人类,我们无从得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有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立法,形成一个框架,才能降低人工智能有可能带来的风险。 金勇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维权周刊 B01 人工智能与法 2018-09-25 2 2018年09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