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基层调解

小区施工路有石子 老人摔伤寻求赔偿

2018年10月16日 B02 :基层调解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974

  □法治报记者 金勇 法治报通讯员 张峥华

  

  由于小区正在进行改造,年事已高的郑某出门时不小心踩到路面的石子后滑倒,造成第三根尾椎骨骨折。老人的家属要求施工队赔偿损失,但在赔偿费用上双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纠纷双方找到闵行区江川路街道沧源新村第三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林爱芬和施静从双方的立场和角度入手,找准思路分别沟通,化解了此次纠纷。

  【事件】

  老人踩石子滑倒

  赔偿费用起争议

  2017年,闵行区某居委进行了“美丽家园”改造。9月16日上午,居住在其中一改造小区的老人郑某出门办事,不料在行走途中踩到路面上的石子后滑倒,并造成第三根尾椎骨骨折,随即被送到医院治疗。郑某的家属认为老人的摔倒是因为施工所致,认为是在小区进行“美丽家园”施工的某施工队的责任,所以要求施工队对老人跌倒进行损害赔偿。然而双方围绕赔偿费用的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因此,双方来到居委调委会就施工方对老人跌倒损害赔偿一事要求调解。

  【调解】

  调解员分别说理

  当事方各退一步

  接到调解申请后,调解员来到老人当初跌倒的案发地,发现路面确实散落着不少石子,如果路人不小心很可能会发生滑倒在地的情况,因此,在老人摔倒一事上施工方确实存在责任。在进行完前期了解和实地考察后,调解员便组织当事人双方进行第一次面对面的调解。

  在第一次调解中,施工队一方表示他们承认对老人摔倒一事存在责任,并当场表示愿意赔偿老人1万元。然而,老人郑某的家属并不认可,并提出要求施工方赔偿包括医药费、护工费、精神损失费等近6万元。施工方认为,虽然自己在老人跌倒一事上确实存在一定的责任,但是自从小区改造以来,居委一直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悬挂横幅等方式进行宣传,施工方也通过在施工地带竖立施工铭牌、摆放警示标记等提醒居民注意安全,因此老人摔倒一事不应该是施工方负全责。郑某的家属对于施工方的解释非常不满,并且当场反驳、不肯让步。至此,调解陷入僵局,双方不欢而散。

  在第一次面对面调解陷入僵局后,调解员充分了解家属和施工方的态度,明确双方对赔偿损失一事已达成共识,但在赔偿金额上产生分歧。于是,调解员调整思路,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法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个别谈话。调解员首先找到了郑某一方,向其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老人郑某确实受到了一定的伤害,家属的态度可以理解,而现在施工方愿意承担责任并进行赔偿,大家应该理性维权,以免造成更多无谓的损失,如有需要也可咨询社区律师。然后,调解员又找到施工方进行劝说,郑某是一位年纪较大的老人,此次意外让老人身心受创,且老人恢复期较长,所以希望施工方能站在老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做出必要让步,相对提高赔偿金额,让家属和老人都能得到一丝安慰。

  此后,在调解员的组织下双方当事人进行了第二次面对面调解。郑某的家属松口提出减少赔偿金额,但是施工方认为家属提出的医药费、治疗费等费用口说无凭。调解员从双方立场出发,提出先暂停理赔,直到老人三个月的治疗期结束后,集中所有的治疗费用的支付凭证、诊断结果等材料,再进行纠纷赔偿的调解。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调解员的建议,并约定了下次的调解时间。

  在老人治疗期间,居委书记、调解员等上门走访慰问,施工方也主动上门看望老人并且给予中秋慰问,态度诚恳,让老人的家属看到了诚意,因此双方情绪相对缓和。2018年的元旦过后,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员的组织下进行了第三次调解。经过调解员苦口婆心的劝说,家属和施工方都不再固执己见,最后双方都在赔偿金额上作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点评】

  认定责任事故

  划分责任比例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因施工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例。在分析此案时,第一时间要调查清楚老人跌倒是否是由施工队施工行为造成的。因此,调解员接到此案后及时进行实地走访,确认了施工队是老人跌倒事故的责任人,且施工队对这一责任认定也没有异议。

  本案最大的争议点是对于损害赔偿金额的认定,而这涉及事故责任比例的划分。在本案中,施工方认为居委在“美丽家园”改造期间已经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自己也已尽到必要的提醒注意义务,因此施工方承担的责任可相应减轻。调解员在工作中思路清晰,在明确施工队承担主要责任的同时,指出郑某明知社区正在进行施工改造,出行时应更为小心,因此也应对自己摔倒一事承担一定的责任,两相权衡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责任分配结果。

  调解员接到调解任务后,首先深入调查研究、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纠纷的起因、特征; 再组织首次面对面调解,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并分析双方的诉求,找到下一步工作的突破点; 然后,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态度,及时调整调解策略,在缓和矛盾的基础上,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引导双方当事人理性维权; 最终,在调解员情理结合的劝说下,促成当事人互谅互让就纠纷解决达成一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基层调解 B02 小区施工路有石子 老人摔伤寻求赔偿 2018-10-16 2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