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通讯员 李海荣
监狱、英语角,这似乎是两个不相关的场所,但在上海市青浦监狱,却恰有一个小小的“英语角”。
正值服刑人员休息娱乐的时间,在青浦监狱二监区的监房里,有的服刑人员在看书,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打牌下棋。而在监区活动室里的一角,10名服刑人员围坐在一起,彼此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这正是服刑人员在“英语角”开展学习的活动场景……
刑期当学期,他开始自学英语
说起青浦监狱二监区的“英语角”,就要提起张琳,他是监区“英语角”的发起人,正是在他自学英语的影响和带动下,监房里的其他服刑人员慢慢也开始了英语学习,变成了“英语角”的活动成员。
张琳曾经是本市一所知名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大学毕业后张琳自己创业,开办了一家专门从事数码产品销售的公司。但因为经营不善一直入不敷出,于是张琳便动起了信用卡诈骗的歪脑筋,就此把自己送进监狱大墙,要承受长达11年的漫长刑期。
从一个充满理想抱负的名校大学生变成身穿囚服的服刑人员,张琳内心的失落、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看着其他服刑人员平时休息时打牌下棋、看电视听音乐,张琳却是一肚子疑问,他不断问自己:“我将要在监狱里度过那么多年的光阴,这漫长岁月我到底该怎么办?难道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
有的服刑人员看张琳心事重重、愁眉不展的样子,就笑话他:“想那么多有啥意思,那么长的刑期糊里糊涂过得更快些,你看其他刑期比你更长的人也没你想的那么多。”
对方的嘲讽没有让张琳停止思考,他曾在与监狱民警的沟通中流露出这样的念头:“我虽然犯了罪在大墙内服刑改造,但我最终还是要回归社会的。我不能一直浑浑噩噩,把宝贵的时间荒废掉。我已经因为自己的错误把大好青春葬送了,现在再也不能把弥足珍贵的时间浪费掉。我才30多岁,刑满释放后也还不算老。只要现在努力,未来还是有希望和前途的。”
张琳的想法得到了民警的肯定,而他自己结合所掌握的信息对社会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未来社会必将需要既有经济管理知识、又有对外交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张琳对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也很清楚,他原本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但英语稍弱。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弱点,张琳决定把英语学习作为自己空余时间主要的内容。
就这样,张琳主动报名参加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利用一切时间进行英语学习。他坚信学好英语对自己的改造生活是有利的,对自己将来回到社会后的就业生存是有用的。
张琳的决定也得到了监区民警的肯定和支持,不仅在精神上及时给以鼓励,还对张琳的英语学习给予了帮助,帮他购买各种英语教材和参考书籍,还安排他参加学校的自学考试。
民警的支持和帮助让张琳感受到信心和希望,看教材、背单词、练口语……在1年多的时间里,张琳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空余时间都扑在英语学习上。这样的努力给张琳带来了回报,张琳在两次自学考试中申报的5门课程,全部以优良的考试成绩通过。
参加社会自学考试是不容易的一件事,而在监狱服刑改造之余参加英语自学更是一件倍加困难的事,但张琳对此却充满信心,乐此不疲。
张琳不止一次向民警讲述自己从紧张而充实的英语学习中得到了快乐和收获:“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实用技能,对我将来的生活是有帮助的。同时通过我的学习过程,我还能帮助和带动其他服刑人员一起学习,一起自律向善。”
榜样来示范,大家一起学英语
刚开始,张琳利用空余时间学习英语在其他服刑人员眼里是有些另类的,但时间久了,特别是听到张琳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看到张琳参加自学考试每门课程都能通过,其他服刑人员开始对张琳学习英语这件事产生一种好奇甚至有一种向往。有些服刑人员也流露出想一起学英语的想法,有的则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与张琳一起练习口语,进行对话交流。
李陵是一个90后,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比张琳早2年多来到青浦监狱服刑改造。
李陵平时改造表现不错,曾获得过减刑奖励,但服刑时间久了他总觉得自己的改造生活中好像缺少点什么,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李陵看到张琳学习英语后,就主动向张琳打听学习英语的方法技巧,想通过参加学习充实自己的改造生活。
李陵学习很认真,一有空就看书、背单词,学习中做了许多自学笔记,还向张琳借了许多英语书籍。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谁也没有想到,原来在改造中不大愿意讲话的李陵竟然每天学起了英语。更让大家感到惊讶的是,原来只有小学英语程度的李陵,通过一年多的自学,现在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已经达到约3000个。
对于自己的进步,李陵很有成就感。“原来虽然改造表现稳定,但其实我心里还是很浮躁的,总有种迷茫的感觉。但是通过学习英语,我觉得自己有了目标,也能够静下心来了,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充实。”李陵告诉民警。而当谈及自己的学习目标时,李陵表示,虽然自己在英语语法上还比较欠缺,但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有进步,可以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和张琳、李陵住在同个监房的还有一名00后叫赵俊。赵俊因制造和非法买卖枪支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他只有小学文化,平时喜欢舞枪弄棒,活泼好动,根本看不进一点书。用赵俊的话来说,自己就是一个“一拿起书就要打瞌睡”的人,假如想惩罚他,最有用的方法就是让他拿起书读书。
赵俊起初最看不惯张琳学习英语,认为他是在装模作样,所以以前总是讽刺挖苦张琳。但让张琳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一天赵俊竟然悄悄地跟他说想学英语。张琳也不计前嫌,将可以学习英语基础的书推荐给了赵俊。
原来没有一丁点英语基础的赵俊就从这一本书开始,从最基本的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习,现在的他已经学完了所有的音标。
曾经认为学英文没有用的赵俊,现在领略到了学习的收获感,只有一有空,就会整理英语单词,跟张琳、李陵他们练习口语对话。
“希望之后能借助字典看懂一本英文原著,也能与其他人进行基本的对话练习。”赵俊为自己定下了学习目标。
(文中服刑人员均为化名)
民警手记>>>
文化进监房,改造创特色
监组是一个小集体,是服刑人员集体生活、身心放松、整理思绪的特定场所,青浦监狱民警抓住监组特点倡导服刑人员培养树立“集体荣誉感、诚信,宽容,友善”和“打架不如打拼,争吵不如争气”的改造价值观,依托床位墙等物质载体和监组讲评、生检会等工作载体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每一个监组都成为服刑人员自主学习、互相学习的空间和园地。将文化改造融入服刑人员管理制度之中、融入服刑人员日常生活之中、融入各种节日仪式之中。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监狱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监区文化建设课题,组织服刑人员开展读书活动,把组织服刑人员阅读有益书籍作为提高服刑人员文化水平、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手段之一。还对服刑人员开展岗位劳动技能培训,开展书法、绘画、篆刻、雕塑、布艺等各类兴趣小组活动,不仅丰富和活跃了狱内生活,同时也起到了陶冶情操、增长学识、激发惩恶扬善内在需求及转变罪犯价值观的改造成效。
近年来,上海监狱坚持监区文化建设这一传统特色工作,以青浦监狱为例,服刑人员在改造过程学英语、练书法、唱心声、讲守法,文化改造活动丰富多彩。监狱通过爱生网、爱生报、爱生收获杂志、爱生电视台、爱生广播站、爱生活动室、爱生走廊、爱生文化成果展厅、爱生监区广场和爱生艺术团“十大文化改造平台”,丰富“一区一品”,针对服刑人员特点开发贴近改造生活、符合改造需求的群众性文化改造项目,倡导“一组一特色”,使每一个监组都成为服刑人员自主学习、互相学习的空间园地,强化的是服刑人员身份意识、行为规范意识和自觉改造意识,打造“惩戒、规训、悔罪、向善”的监禁文化场域。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