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兰
犯罪心理学指的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心理学的一门学科。犯罪心理学在慢慢摸索下形成了自有的理论和体系,为后来者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极大的便利,本书就是这样的一个引导者,带领我们走进犯罪心理学的世界。作者从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成因、犯罪心理预防及矫治等方面给受众详细地介绍有关犯罪心理学的知识。
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不仅仅取决于罪犯本身的意识,也和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一个地位卑微的人常常被有钱人捉弄嘲笑,自己的心理也非常自卑,使他在心里怨恨这些有钱人。直至有一天发生了一个事件,成为压垮他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他忍无可忍,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杀死了那个百般羞辱他的人。可见,社会大环境是引发他犯罪的一个因素。然而仅仅社会环境还是不足以引发犯罪的。从朦胧的犯罪意图到明确的侵害目标,最后到决定执行三个环节,这都需要一些条件,犯罪人已有犯罪意识后,一些刺激诱使这样的意向转为决定;犯罪机遇的出现使得犯罪成为可能。这些条件可能是偶然出现的,也可能是人主动制造的。
犯罪心理的变化不仅仅出现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也会出现在犯罪行为进行之时,这样的变化导致犯罪行为的变化,就如抢劫犯抢劫人的钱财,若被劫人乖乖配合则相安无事,若大声呼救强烈反抗,劫犯就可能因为慌张气氛而伤及人命。犯罪心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罪犯情绪的转变而发生变化,这其中可能包括主体需求的转换和满足,生理条件的限制以及认识的提高等等。
犯罪心理学知识在打击、预防犯罪的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在侦查破案时有着关键作用,在我们的案件审判中也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分析被告人在案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通过对案件情况的分析,明确被告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以准确认定其犯罪性质,因为不同的主观意图也直接影响到对被告人的量刑。
现代科学技术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同时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人们日益认识到犯罪心理并不是纯主观的东西,而是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