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维权周刊

主笔闲话

借钱不易 讨钱更难

本文字数:786

  俗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随着近年来各地民间借贷纠纷呈明显增长趋势,欠钱不还的,浑水摸鱼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本期“专家坐堂”聚焦一些民间借贷典型案例,提示大众规避借贷纠纷,防范相应的金融风险。

那些借钱后陷入纠纷的人,一部分是为了生意苦苦支撑,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主,在贷款渠道不畅的情况下,无奈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的形式,以相对较高的利率换得周转空间;一部分则是为了自身的虚荣享乐,不顾自己的经济偿还能力,先借了再说;还有一些则是因为对于借贷的相关情形了解不清晰,或把借贷当赠予,或因夫妻关系陷入无妄之灾。

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难,中央出台了多种措施,正在着力解决这一问题,给予小微企业相对更宽松的融资环境,改善整体的营商环境,只要地方上执行到位,相信困扰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未来的日子里会得到一定的缓解。而对于那些总想不劳而获的人,只能规劝其周围的人眼睛擦亮一点,捂住自己的荷包,别一时心软,借出去的钱就成了打狗的肉包子,由于金额一般不算太大,通过法律维权的成本也较高,不值当。

而那些在借贷中产生纠纷的,需要注意的是保留证据,尤其是“借款合同”的内容一定要准确清晰,在发生纠纷时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父母借给孩子的购房款,如果没有赠予的约定,同样应让孩子书写借条,以防日后产生更多的罅隙;再如,借钱给别人后,一定要分清楚这钱属于个人债务还是夫妻债务,如果债权人无法提供相应证明,就会承担举证不能的相应后果;再者,合同必须要合法,即使白纸黑字上写明了借款利率,但年利率超过36%的部分,法院同样会依法判决无效。

但不管怎么说,借了钱就该还。借钱本是应急,而不是占便宜,生而为人,无信不立。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最基本的道理,别为了贪图一时之快,把什么都忘了,也许有些人无法奈你何,但法律却一定能规制你。  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维权周刊 B01 借钱不易 讨钱更难 2019-02-12 2 2019年02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