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
对于一些市民来说,每逢假期外出,宠物如何安置都会成为行程中的首要难题。记者调查发现,春节宠物寄养市场普遍提价。与火热的宠物寄养、上门投喂服务相反的是,大部分商家并不知道什么是宠物寄养资质;春节宠物寄养市场虽普遍提价,但提供的服务并不专业。另外,店家不与宠物主人签订协议、不要宠物健康免疫证明也是普遍现象,许多宠物在宠物店遭遇断粮,存在一定隐患。(2月9日《新京报》)
眼下,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由于主人节假日外出旅游、出差等原因不能照顾宠物成了一大困扰。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家庭式宠物寄养,可以让宠物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舒适。但是随着宠物寄养需求的激增,关于宠物寄养的诸多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有需求就有市场,一些商家看到巨大的市场潜力,于是纷纷开展“家庭式寄养动物”的经营活动。但是不少提供“家庭式寄养”服务的店家,一是没有寄养资质,二是不具备卫生防疫的条件,三是没有寄养的能力。其营业场所都在自家住宅内,为吸引顾客,一些店家甚至推出“包月价”,寄养时间越长折扣幅度越大。
动物寄养,不是养一只鸡鸭那么简单的事,这里牵涉到很多问题,诸如卫生防疫、安全管理等问题。诸如家庭寄养动物的,大都没有相应的动物防疫措施,且不具备《动物防疫条例》所规定的从事动物寄养活动条件。甚至一些店家对宠物寄养资质和卫生一无所知。有的家庭,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消毒和防疫能力。如果寄养的宠物被传染了疾病也是个麻烦事。除此之外,对许多宠物寄养家庭而言,除了卫生困境外,以民宅作为宠物寄养服务的场地,还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安全问题和扰民问题,以及宠物在寄养期间得病、受伤、丢失以及伤人引发的纠纷等一系列后遗症。
宠物家庭寄养当有法可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目前,我国对寄养动物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家庭式寄养”还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管理无标准,监管成真空,寄养动物市场混乱,带来的诸多安全隐患不可小觑,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尽快通过立法形式,对家庭寄养动物立规矩,并进行资质认证,给家庭寄养套上“安全笼头”;一方面加强动物寄养市场的监管,对没有家庭寄养资质的一律予以取缔。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