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上海浦东9条公交线取消垃圾桶,你怎么看?

垃圾分类新时尚之风传上公交车

本文字数:2874

首批无饮食公交车——大桥五线

“无饮食,无垃圾”公交车宣传海报

公交车上原垃圾桶设置地方 本版摄影见习记者张叶荷

  □见习记者  张叶荷

公交车上,原先垃圾桶所在的地方,只剩下一个深深的桶印;蓝底白字的海报上,“无饮食,无垃圾”六个大字,无言地提醒着乘客们,不要在公交车上进食;乘客见到公交车没有设置垃圾桶,便默默地将纸巾收起来,等到下车时再丢进垃圾桶……2019年2月23日起,浦东金高公交首批9条线路、123辆公交车上取消了垃圾桶设置。这些是记者于推行首日,在公交车大桥五线上见到的场景。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刚刚公布,如今又有部分公交线路取消垃圾桶、不设垃圾桶,倡导市民,把垃圾带下车、带回家。有市民认为,此举将有助于垃圾分类的快速推进,也有助于垃圾的源头减量,让大家在关注到家里垃圾需要分类的同时,也想到了公共垃圾同样需要分类。但也有市民表示担忧,表示“支持无饮食公交,无垃圾可以倡导,但是没有垃圾桶的做法似乎有些‘一刀切’。”

社会学家表示,公交企业只能倡导,后续执行缺乏强制性,建议增强可操作性。市人大代表对这一试点做法表示赞同,但同时认为,公交车上取消垃圾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议可以先设立分类垃圾桶,作为过渡。

试点

首批9条线路、123辆公交车取消垃圾桶

公交车上如果少了垃圾桶,那会是什么场景?2月21日,一则《无饮食,无垃圾!浦东9条公交线后天起试点不设垃圾桶》新闻报道,引发了市民广泛地讨论。

据报道,自2月23日起,浦东金高公交将在首批9条线路、123辆公交车上取消垃圾桶设置,旨在通过倡导公交车厢内“无饮食、无垃圾”,来提升市民出行满意度。而从3月中旬起,浦东上南公交也将逐步在11条线路、250辆公交车上取消车内垃圾桶。

根据报道,该举措的出台,是全民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的“衍生品”。公交车上不设置垃圾桶,在减少车厢内进食的同时,引导市民下车时将垃圾扔入分类垃圾桶中,从而倡导垃圾分类。

此外,为了更好地宣传垃圾分类理念,浦东上南公交还将在11条线路的终点站设置分类垃圾桶。同时,还将安排志愿者前往相关线路站点,向市民乘客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意义。公交企业还将安排志愿者上车进行劝导,建议乘客随身携带塑料袋等,暂时将垃圾收集保存起来,等车辆到站后,可将垃圾投入站点的垃圾桶内。

下阶段,浦东上南公交还将结合本市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在调度室、车厢内张贴宣传告示,并组织职工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成立“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进车厢、到站点做宣传,使“车厢保清洁,分类到站点”成为公交车厢里的一种新时尚。

现场

乘客见垃圾桶消失包好垃圾放进口袋

推行首日,2月23日上午10点30分,记者随机乘上首批取消垃圾桶的无饮食公交车之一——大桥五线。

记者从首站国顺路邯郸路上车后发现,车内环境十分干净,原先放置垃圾桶的地方,只能看见一个垃圾桶底座留下的深深痕迹,而在后门右手边的桌板面上,张贴着一张蓝色的海报,上面写着“为了您的乘车环境,本车倡导无饮食,无垃圾。”

“爸爸,为什么这辆公交车这么干净呀。”在公交行车途中,一个男孩询问着他的爸爸。“大概是洗过车了吧!”听到儿子的问题,爸爸随意地回答着,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是辆无饮食公交车。

当车行驶至周家嘴路黄兴路时,一名学生模样的男孩走了上来,直奔垃圾桶放置的地方。“垃圾桶怎么没有了?”带着疑惑的眼神,该名学生往四周看了看,当看到蓝色海报上的六个大字时,默默地将使用完的纸巾包了包,放进了口袋中并坐到座位上。

记者发现,在整个公交车运行的过程中,共有13个站点,从首站乘坐至末站,需要40分钟,上上下下的乘客达到了40余名,而在这40分钟内,并没有人在车厢内饮食或者丢弃垃圾。

“其实,在非上班高峰期的时候,车内饮食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该车驾驶员周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当天是周六,没有早高峰,所以从推行无饮食公交车首日的情况来看,在整个车辆运行的过程中,大部分市民因未在车厢内饮食,并没有发现垃圾桶的消失。

“以前有垃圾桶的时候,我每天到达停车场后,都需要清理车厢和垃圾桶内的垃圾。”驾驶员周先生在谈到有无垃圾桶的前后变化时表示,最大的不同,应是垃圾的数量有一定的减少。以前每次清理车厢时,周先生总是会发现,有不少的垃圾出现在垃圾桶里和车厢内,而就目前无饮食车厢推行的情况来看,当市民发现车厢内没有垃圾桶时,大部分会选择将垃圾带下车,少部分则会直接丢在车厢内。

担忧

不设垃圾桶  是否属一刀切?

在驾驶员周先生看来,禁止在公交车厢内饮食,提倡垃圾分类是一件好事,然而想要一下子让所有乘客不在车厢内进食,推行起来还是十分有难度的。“就目前来看,禁止在公交车厢内进食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引导的。”

也有市民对此表现出了担忧。“我觉得,这个无饮食车厢的倡导理念是很好的,但是,公交车上没有垃圾桶是十分不方便的。”市民许先生对于取消垃圾桶的举措,明确表示了不支持,他认为,“取消垃圾桶,并不代表垃圾就会没有,两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该举措的关键是推进垃圾分类,未必一定要在公交车上取消垃圾桶。如果没有垃圾桶了,那有人晕车呕吐时,又该怎么办?”市民秦先生在听到这则消息后,立刻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倡导垃圾分类,禁止市民在车厢内饮食,一刀切地取消垃圾桶的做法,太过于武断。

“垃圾桶可以没有,那么是不是相应的塑料袋可以时刻为乘客准备着,以备不时之需呢?”秦先生表示,其实不论采取哪种措施来推进公共垃圾的分类,相应的软件和硬件都需要及时跟上,如每个站点配套的分类垃圾桶,车内备有塑料袋,又或者是罚款这种必要的强制性手段的使用。

声音

建议增强操作性  可设备用垃圾袋

社会学家顾骏对该项试点的监管问题表示担忧。他认为,在公交车行驶的过程中,驾驶员很难做到监管的角色,那么又有谁来担任这个监管的角色呢?如果是安排人员来专门劝导乘客进食的行为,这笔费用又该由谁来承担?公交企业能做的只有不给予乘客丢垃圾的便利,及倡导不在车厢进食,但很难做到强制性,缺乏执行力,建议后续举措更具操作性。

上海市人大代表厉明则对公交车取消垃圾桶的做法表示了赞成。“夏日,将瓜果等垃圾扔在垃圾桶里,会散发出异味,影响车厢环境,此外,每次公交司乘人员在清理车厢内垃圾时,由于垃圾桶里的垃圾没有分类,会额外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他认为,从实际来看,公交车上取消垃圾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议可以先设立分类垃圾桶,以此作为过渡。

“我曾在49路公交车上看到公交车垃圾桶已经进行分类,使用了两种垃圾桶。”厉明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市民的素质正在逐步提高,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正在逐渐减少。所以公交车倡导无饮食车厢就和地铁内禁止饮食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是倡导,但是也在慢慢地被市民所接受。

针对市民所提在公交车上放置备用垃圾袋,以供乘客不时之需的建议,厉明认为可以考虑,“比如遇到乘客晕车呕吐,或者婴孩在车上换尿布等特殊需求,可以便民使用。”

浦东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试点取消公交车上垃圾桶设置的初衷是“希望能给市民一个更干净的乘车环境。”针对市民的担忧,后期将以便民为出发点,进一步推出改进措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垃圾分类新时尚之风传上公交车 2019-02-25 2 2019年02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