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路
改革开放后,农村曾有无数人“孔雀东南飞”,离乡到城市打拼。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家乡环境好了,又有许多人“春暖雁回巢”,选择回乡创业创新。这种重返故土发展的现象,被称之为“归雁经济”。
这些年,国家相继出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农业农民“双创”等一系列利农惠农文件,着实使农村万象更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政策红利接连释放,使一大批漂泊在外能人、匠人、巧人“雁归巢”。
据资料显示,近年来,从农村流向城镇各类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570多万。他们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农业发展生力军,被看成是“最有希望的新动能”。这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时代现象。
有关专家表示,“归雁”增多,除政策外,还有几方面原因:其一,全国农业形势总体看好,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供应趋紧,尤其是高质量农产品供应不足,这就吸引一些愿意投身农业的人员回到农村尝试创业。其二,工业发展布局变化,越来越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转移同时带走了一部分劳动力需求,沿海城市的部分劳动力开始回流。其三,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加大,农村居住环境、公共服务、交通通信等条件逐步改善,也为年轻人留在农村平添“砝码”。其四,以前很多打工者为赚钱牺牲了家庭幸福感,农村地区也出现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如今,外出打工人员更看重对家庭的感情和责任。这些,都为“归雁经济”创造了诸多内在和外在的有利因素。
乡村振兴,前程锦绣。一些常年在外做事谋生者,闻之而动,“飞”到生我养我这片充满乡情乡愁的故土,为家乡做贡献。“筑巢引凤”,返乡创业创新,正从起始“星星点点”向“星罗棋布”转变。不少当地政府为赢得“雁归巢”,且使“归雁”能飞得更高,频出新招高招和妙招,努力形成“雁阵效应”。
吸引“归雁”做法,主要有二方面:一是搭好平台,服务引领“雁归巢”。它们在大城市建站设点,形成传递乡情“朋友圈”,在当地成立返乡创业服务中心,构建不同层级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等平台。二是精准帮扶,助力“归雁”振翅飞。将返乡创业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各级“同频共振”。围绕财税、用地、金融、租金减免和资金补贴等,出台创业创新举措。整合培训资源,为创业者辟建提升能力素质绿色通道。设立“创业奖”,为贡献者荣耀加冕。让“归雁”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一位在沿海谋生创业20多年的企业老板说,现在故乡变了、美了,回来正当时,可大显身手。“归雁”高飞众雁随,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起成为“富裕雁”,这已经不仅仅是梦想。
乡村振兴那道“虹”,撩拨人们心致,使人萌生“此心安处是吾乡”之愁绪,让更多“归雁”纷飞而至,开启回报桑梓新征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