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金勇
法治报通讯员 张峥华
父亲过世,兄弟阋墙,只因为在继承遗产过程中产生了纠纷。沈家兄弟之所以在财产分割上有争议,还要追溯到父母临终前的赡养和丧葬问题。双方因此事闹得水火不容,最终找到了闵行区朱家泾村调委会寻求帮助。
调解员在了解情况后,果断采取背对背方式分别约谈沈家兄弟,以相关法律规定入手,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平息了双方激动的情绪,最终达成了和解。
【简介】
父亲离世 遗产引纠纷
沈老伯于2017年11月因病去世,儿子沈二独自领取了丧葬费17023.8元。哥哥沈大觉得不公平,于是多次上门向沈二索要父亲的丧葬费。沈二认为自己在办理老人后事时付出较多,因此拒绝了哥哥的要求。而老人留下的财产因分配时账目不清,沈大心里本来就有不小的疙瘩,现在丧葬费又被沈二一人领取,愈发感到不满。经过多次的争吵,两兄弟关系破裂,亲人变“仇人”。沈大在与沈二沟通协商多次无果后,决定前往朱家泾村调委会,请求帮助调解其家庭纠纷。
【调解】
背靠背调解 兄弟终和好
调解员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分析认为,这起矛盾纠纷的产生很有可能与两兄弟对父母生前的赡养等问题上存在着矛盾有关,因此决定采用背靠背的调解方法分别约谈沈家两兄弟。
沈大告诉调解员,父亲在世时曾留下口头遗嘱,遗嘱里要求兄弟二人平分他的遗产。于是,调解员向沈大解释说明了有关的法律规定,根据《继承法》第十七条第五款规定:“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而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沈大与沈二都是父亲沈老伯的继承人,法律规定,所有子女享有共同的继承权,所以兄弟二人对父母的财产均享有继承权。听了调解员的分析解释后,沈大情绪逐渐平静,并开始反思自己此前的观点和行为。
调解员看到沈大态度有所转变,抓住机会,语重心长地劝说沈大要有法律意识和是非观,要重视亲情。沈大听后愧疚不已,坦言自己在这件事情上也存在问题,只要沈二同意平分丧葬费,自己一定找机会跟弟弟和解。
随后,调解员联系了沈二。一开始沈二态度非常坚决,声称不会与沈大平分丧葬费,并表示双方已经断绝关系没有调解的必要。在调解员耐心的再三劝导下,沈二说出了自己的不满,他表示两人的母亲于2011年8月因病去世,办完丧事后,沈大就来家中大吵大闹要求平分母亲的丧葬费,两家人闹得不可开交、关系紧张。最为关键的是,沈大没有尽过赡养父母的义务,没出过一分钱办理父母的丧事,却在父母的丧事结束后多次前来吵闹,因此自己不愿与沈大平分父母的丧葬费。调解员首先从法理出发,根据遗产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告知沈二这样的处理没有法律依据,即使去法院也会败诉。然后,从情理出发,和沈二聊家常,劝说他能认识到血浓于水的亲情,一家人要互相理解包容,为了一点小钱,失去亲兄弟之间的亲情得不偿失。在调解员一番入情入理的劝导下,沈二渐渐平静下来,并表示愿意接受调解和合理分配父母的丧葬费。
在得到了沈二的承诺后,调解员随即联系沈大。在听了调解员的说明后,沈大开始思考自己的不当之处,他认识并承认了当初没有尽义务赡养父母、为父母送终是错误的。调解员也抓住这个机会,劝说沈大今后要与沈二多多联系、沟通,毕竟两人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
最终,在调解员合情、合理、合法地耐心劝说下,沈大向沈二承认错误并道歉,兄弟二人协商分配了父母的丧葬费,关系和好,矛盾也就此化解。
【点评】
仔细聆听 合理化解
这是典型的因遗产分配而引发的家庭纠纷。该纠纷能够调解成功结案,与调解方法的恰当选择密切相关。
调解员认真听取当事人陈述,敏锐洞察到矛盾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再深入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获悉双方当事人内心真实想法,是本次纠纷调解成功的关键。调解员耐心释法引导,借助当事人心中无法割舍的亲情的力量,说服教育当事人,以亲情感化当事人,消除了各方之间的情绪对立,为调解成功奠定基础。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切实为当事人着想,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又让兄弟俩言归于好,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文中所涉人物皆为化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