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非常阅读

大数据分析企业高管犯罪

本文字数:2268

《企业管理人员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研究》刘艳红 等著法律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  江苏省企业管理人员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第一节  遴选原则和具体指标

第二节  典型案例及典型意义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江苏省企业管理人员刑事法律风险大数据报告

第一节  统计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江苏省企业管理人员犯罪总体规模

一、江苏省企业管理人员犯罪案件数量

二、江苏省企业管理人员犯罪人数

三、涉罪企业管理人员性别分布情况

四、涉罪企业管理人员年龄分布情况

五、涉罪企业管理人员学历分布情况

六、涉罪企业管理人员地域分布情况

七、企业管理人员刑事犯罪其他情况

第三节  江苏省涉罪企业管理人员罪名适用情况

一、企业管理人员所涉罪名总体情况

二、企业管理人员所涉的具体犯罪类型

第四节  江苏省涉罪企业管理人员刑罚适用情况

一、涉罪企业管理人员刑罚适用总体分布

二、涉罪企业管理人员有期徒刑适用情况

三、涉罪企业管理人员被判罚金刑平均数额

四、涉罪企业管理人员没收财产刑适用情况

五、涉罪企业管理人员缓刑适用情况

(略)

【编辑推荐】

★本书以“企业高管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所提供的企业管理人员典型犯罪案件为依托,基本廓清了企业管理人员易发生刑事犯罪的高危风险源

★本书对近5年间江苏省企业管理人员犯罪的全部案件进行了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现代技术手段,构建出了企业管理人员刑事风险的评估指标体系,发挥评估指标的预警功能

★本书以比较研究为基本方法,在深入分析域外防控体系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力戒偏颇,也试图对立体化、全方位的防控模式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

【内容简介】

《企业管理人员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研究》运用大数据技术批量收集和处理相关案例,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基本特点,廓清了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危犯罪风险,构建出一系列旨在用于日常评估风险源具体形式、发生概率、风控时机及其核心环节的指标体系,为预防和控制企业管理人员犯罪指明了方向。以此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域外企业管理人员犯罪防控体系,总结出其共通的预防原则和经典的控制模式,为下一步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全方位搭建提出了建议。

【作者简介】

刘艳红,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主任。先后入选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曾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3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

【前言】

合规经营不仅是企业完成经济使命的前提,也是其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作为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细胞,几乎没有什么观念能像企业为获取利益而不惜偭规越矩这样可以动摇整个社会的根基。

据著名管理学家卡罗尔教授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特定时期社会对企业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上的期望。社会支持并赋予企业承担生产和服务的权利,同时也要求企业必须在法律框架内实现经济目标,否则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在众多类型的法律风险中,刑事法律风险关系企业利益乃至存亡,涉及企业管理人员的自由甚至生命,故一直被视为最高危的风险源。但是,在我国各类企业以惊人速度增长的同时,企业法律风险的防控体系却远未得以有效建立和常规化运行,甚至未引起足够重视。企业所面临的各类法律风险,特别是潜藏在各个经营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正侵蚀着企业的健康肌体,严重威胁着企业的良性经营和快速发展。

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刻板地认为,法律事务属于救济性事务,只有在纠纷产生时才有可能涉及法律问题;同时,也坚持认为法律风险防控的严格程度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之间难于协同,如果过分关照企业及其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则企业的利益空间会受到挤压,因此无须存在常设性的风控机构和全职法务人员。但是,与民事、行政法律风险不同,刑事法律风险一旦被诱发,其招致刑祸的后果很难扭转,主要依靠事前的预警和防控。同时,许多法律风险具有一定弥散性,在被触发之后如果没有及时采取风控措施止损,则会导致民事、行政法律责任进一步衍变为刑事责任,或较轻的刑事责任转化成更重的刑事责任。除了上述的企业自身经营和管理行为失当招致的内部刑事法律风险之外,司法机关对刑法规范解释失准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外部风险。这更要求法务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提示司法人员遵行罪刑法定主义,谨防出入人罪。因而,对企业及其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刑事法律风险提示的价值无论作何评价也不过分。

毋庸讳言,我国对企业管理人员刑事法律风险防控问题的研究虽非空白,但由于起步较晚,在此问题上误入迷津而陷入理论困境者非止一端,实践中步入歧途而导致风控效果羸弱者亦不乏其例。这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刑事法律风险防控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仅梳理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而不结合具体实例深入考察风险源,则很难挖掘出风险产生的具体诱因和风控时机。其二,刑事法律风险防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果没有大量的案例做支撑,则难以总结出风险发生的规律性、风险面相的多样性和防控策略的多维性,从而导致风控因失针对性而乏术。其三,刑事法律风险防控具有系统性。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果仅凭借一方主体的单方力量而不多管齐下地综合治理,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国的企业管理人员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之路还相当漫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非常阅读 B03 大数据分析企业高管犯罪 2019-03-06 2 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