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陈颖婷 北京报道
本报讯 垃圾分类如何从社区管理的难题变成风靡社会的新时尚?电瓶车“飞线充电”的乱象怎么解决?昨天,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绣出城市管理上海品牌”这一主题,与网民交流。垃圾分类、飞线充电等生活中的小问题成为了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议垃圾分类
“要我分”走向“我要分”
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这也意味着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走上法制轨道。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普陀区区委书记曹立强向网民介绍了普陀区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探索。“真如镇街道的绿洲公寓小区,党员、楼组长、志愿者齐上阵,定时定点指导和监督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还在小区宣传栏设置了垃圾分类光荣榜。每天早上,居民们都自觉排队分类投放垃圾。长征镇的梅四小区,打造智能化垃圾分类厢房,垃圾筒的盖子能自动感应打开,方便居民投放垃圾。旁边还设置了二维码,居民倒完垃圾扫一扫码,绿色账户的积分就会增加。甘泉路街道的长富大厦,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入‘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曹立强表示,通过去年一年的探索实践,社区居民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普陀区已经推行垃圾分类的户数占总户数的94%,推行绿色账户的占总户数的87%。
今年7月1日起,普陀区还将进一步解决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的“三个问题”。在前端,重点解决好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的问题,让垃圾投放更方便、更整洁,最大限度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在中段,重点解决好混装混运的问题。在末端,重点解决好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曹立强表示,立法以后,垃圾分类如何落在实处,归根到底还是靠大家的共同参与,要让群众来当主角,让更多的居民成为时尚达人。激励社区的居民,从“要我分”变成“我要分”,让垃圾分类成为大家的生活习惯。
飞线充电隐患重重
车主何时才能“讲规矩”
作为一名邮件接发员,全国人大代表柴闪闪发现了一个居民区常见的问题。“现在居民、快递员骑电瓶车的多了,老旧小区飞线充电这个问题很严重。”柴闪闪认为这一乱象的原因还在于现在一些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跟不上,很多小区把停车房承包给个人,里面的充电设备不齐,停车房也不是很大,电动车没地方放,或者是充电资源不足,有时候居民住户就把电瓶车推到家里充电,或者是从窗户上拉一条线下来。“碰到下雨天,往往就会引发事故。”柴闪闪对此表示担忧。
对此,同样来自社区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也表示,“飞线充电”这一问题尤其在老小区“相当普遍”。她指出,在缺乏足够充电桩的情况下,由于较难预先防范,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朱国萍呼吁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这一问题,“居委会就是小社会,小社会做好了,大社会就稳定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