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周末博客

说声“谢谢”何来争议

本文字数:825

  金  勇

刚搬完家,如今住在6楼,没有电梯。因为贪图方便,时常在“叮咚”“荷马”等APP上下单买些菜,待等到门铃一响,开门等待时,总能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快递员喘着粗气把东西递到我手中后,然后不等听到一声“谢谢”,已经转身赶着离去。

春节期间,关于对快递员是否应该说声“谢谢”竟然还引起了争议,虽然没有仔细看,但其中一方“杠精”的味道已经扑面而来……

快递、外卖员如今成为穿梭在城市里最繁忙的人,电商平台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物流行业的蓬勃,而作为整个庞大体系的末梢,小哥们成为了与客户面对面对接的唯一载体。在大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同时,这一新兴行业也解决了大规模的就业。只是作为一种相对简单的体力工作者,小哥们的整体文化素质平均水平比较低,又因为准入门槛偏低,如此体量的群体里必然也是良莠不齐。每天正常发生的事容易被当作理所当然,而问题一经聚焦也就必然会放大很多,甚至最终因此产生刻板印象,并被打上一些特意的标签。

不可否认,是有少数小哥有作奸犯科的行为,同时街道上的横冲直撞也让路人和司机恼怒不已。如果以这类标签作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扑面而来的都是这个群体的不堪。但这真的是普遍现象吗?或者说这里的所有行为都仅仅是源自这个群体素质的相对低下吗?

喜欢电子商务的人群每天几乎都会接触这些小哥,如果这些人都是刻板印象的映射,那估计快递业、外卖业早就因为投诉、报警而萧条了。可见,绝大多数的小哥只是在讨生活,为了生计而穿梭于大街小巷,奔波于高楼胡同之间。再加上如今各方平台加强了管理,一次拖延送达可能会换来一个差评,而一个差评甚至会让他们几个小时的辛苦付诸东流,于是,更多看到的是他们的匆匆身影,甚至连一声“谢谢”都来不及听。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况且这还只是作为礼仪的基础,作为对对方劳动付出的一种基本态度,或者更进一步说是作为一个人所必需的品格,即便如此简单的道理,居然还能引起争议,这才让人觉得莫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B03 说声“谢谢”何来争议 2019-03-08 2 2019年03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