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他们是窗口的倾听者,解答法律困惑;他们是当事人的“希望”,帮助弱者维权;他们在平凡的日子里忙碌着,只为让人人能够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他们就是法律援助律师。
3月6日,记者走进虹口区法律援助中心,体验法律援助律师沈伊鸣的平凡一天。
3小时接待10余人 来不及喝一口水
“请1001号到1号窗口。”早上9时,虹口区法律援助中心里,已经准备就绪的沈伊鸣按下电脑按键,迎来了第一位咨询者,也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律师,我要继承父母遗产,怎么搜集材料?”年近七旬的吴老太显得有些焦急。
“您先别着急,能先出示一下身份证吗?”沈伊鸣拿出《法律援助来访咨询登记表》,边问边记录。
询问中,沈伊鸣渐渐摸清了情况。吴老太一家共有5个兄弟姐妹,父母分别于2015年、2018年去世,留有一套房产。目前,房子空关着,产权也不明晰。“这个事都是我弟弟在办,但他现在什么都不给我们看。”吴老太询问:“如果我们想继承的话,要怎么弄?”
“父母没有遗嘱的情况下,5个兄弟姐妹都享有同等继承权。”沈伊鸣告诉吴老太,有两种方式可以办理继承事宜,一种是通过公证,另一种是通过诉讼。
“你能不能帮我写一写?”吴老太拿出一张纸递给沈伊鸣。随后,沈伊鸣给吴老太列了一张证据材料清单,还给吴老太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记者观察到,吴老太听力不大好,有时需要重复说几遍才能听清,但沈伊鸣没有丝毫不耐烦。
送走了吴老太,还没来得及将信息录入电脑,第二位咨询者已经上前来…….
一个上午,咨询的人接踵而至,从遗产继承到房产纠纷再到婚姻家庭纠纷,截至中午12点,沈伊鸣接待了10余人,连口水也没顾得上喝。
外卖小哥被欠薪 申请法律援助
下午13时30分,短暂午休过后,法律援助中心里进来了一位外卖小哥,手上还拎着送餐包。
记者疑虑他是否来送餐,却见沈伊鸣朝他招了招手。“这是刚刚分派到我手上的一起法律援助案件的当事人,我约了他来办理委托手续、了解案情的。”
沈伊鸣告诉记者,按照法律援助中心要求,律师在接到指派案件后,需在3个工作日内联系当事人,同时会见并制作谈话笔录等。
记者得知,这位80后外卖小哥从2017年7月起,在一家餐饮机构当送餐员,每月基本工资2800,再加上送餐的“跑单”计件奖金。但从去年9月开始,由于公司换了老板,开始拖欠工资,至其离职时共拖欠1.8万元未支付。“我一直去讨,他们又陆续支付了部分。”小哥说,剩余4000余元一直未支付。他已经申请劳动仲裁,并申请法律援助。
“劳动纠纷也是法律援助中比较常遇到的。因为申请仲裁一方有举证责任,所以证据是关键。”沈伊鸣详细询问了是否签署劳动合同、工资支付方式等情况后,迅速梳理出需要准备的证据材料,并约定了下一次见面沟通的时间。
小哥在谈话笔录、委托书上签字后,安心离开了。“3月22日就开庭了,证据材料要尽快准备提交才行。”沈伊鸣随即开始整理案件材料,拟写代理意见。
时间到了15时30分。沈伊鸣打电话与仲裁院承办人员就另一起劳动争议案件沟通案情,并就承办案件的办理情况和进度与法援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以便法援中心对案件进行质量跟踪。
17时许,结束了一天工作的沈伊鸣舒了口气,离开办公室。
法律援助辛苦,补贴也微乎其微,30岁的沈伊鸣却已坚持数年。“法律援助案件当事人大多是弱势群体,作为律师能实实在在帮到他们,我很充实也很开心,内心有一种满足感,这是其他案件给予不了的。”沈伊鸣说。
【链接】
去年接待咨询1.4万余件
虹口区法律援助中心共有法律援助律师90余人。2018年,该中心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85件,其中刑事法律援助案件964件(其中包括认罪认罚律师见证案件615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621件。接待各类咨询事项14665件,其中窗口来访咨询4112件,同比增长83.2%。
从接待咨询事项来看,婚姻家庭纠纷1178件,占接待咨询总数的28.6%;房屋纠纷920件,占接待咨询总数的22.4%;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劳动纠纷分别为384件、350件和310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