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找到那把打开“书”的钥匙

本文字数:2407

  □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邢军

今年年初,白茅岭监狱来了一名访客,一周前,他刚走出这里。这名访客站在监狱的大门前有些感慨,这里承载着他8年光阴。对他来说,曾经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可是,为什么他又回来了呢?

“能管我的队长还没出生”

这名来到白茅岭监狱的男子是张某,他原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8年前,一次醉酒后的偶然,他的人生轨迹被改变了。因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张某从人人羡慕的商业精英变成阶下囚,他美满的家庭也因此变得支离破碎,摇摇欲坠。

“没有从天上掉下来的经历,你不会知道有多难熬,是真的生不如死。”张某说。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张某在服刑期间的总体表现可谓劣迹斑斑,服刑8年间有过7次严管经历。可是经过管理教育后的张某始终我行我素,号称“能管我的队长还没出生!”直到2015年,他遇到“小队长”——监狱民警马克。

马克那时才25岁,是个年轻民警,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马克就是爱较真碰硬,他也一直相信,用真心真情来教育管理服刑人员,总会唤醒他们内心的真善美。

马克与张某第一次“交锋”就是在禁闭室。那时张某因为违纪被严管,马克想了解他的想法,可张某却不愿意与他交谈,只丢下一句话:“你走的路还没我过的桥多,跟我讲道理?谈人生?省省吧,小队长!”

的确,张某年长马克很多,可作为犯了错的服刑人员态度居然如此嚣张,马克很生气。难道真的没有人能让张某服气吗?马克在气愤过后开始思考。他觉得,每个服刑人员都是一本书,是一个需要被倾听的故事,而和张某目前的僵局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打开书的钥匙,还没有准备好做一个倾听者。

可是打开张某这本书的钥匙是什么呢?马克在工作中开始仔细留心起来。他发现,入监以来,张某从来没有给家人写过信,也没有家人来看望他。每当谈及家里的情况,他总会说“有些思念放在心里就好”,然后沉默不语,独自望着窗外的天空。

有思必有念!藏得越深,越是深刻。马克得知,张某服刑后,妻子与他离了婚,女儿才8岁,正是似懂非懂的年纪,张某的家里还有一双年迈的父母。

“我们不想见这个人!”当张某的父母接到马克的电话后,这样说。在随后的沟通中,马可发现,张某父母对儿子有着强烈的失望与埋怨,他们认为是张某把家给毁了,永远也不希望再见他。

听着张某父母的话,马克明白了,张某或许也是因为家人对他的失望,才从入监第一天开始就想着放弃自己。可张某父母决绝的话语中也有“弦外之音”,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张某的父母未必是不关心他的。

于是,每隔一段时间,马克就会联系张某的父母,将张某的改造情况告诉他们。得知张某的表现不乐观时,两位老人着急了,也终于向马克吐露了心声:“自己的儿,谁不心疼呢?好好的一个家给毁了……可我们做梦都想他早点回来!怎么才能挽救我这儿啊?”

“有我在,您二位放心。”马克安慰道,“这样吧,你们给他写封信吧,等机会成熟了,我会给他看。”

“队长,帮我寄封信吧”

第二次,马克与张某交谈时,张某的态度不那么恶劣了,可他依然抗拒马克的教育,“队长,不用再教育我了,失去的不可能再重来,时间也不可能再倒退,回不去了!”

“人这一辈子很长,的确,有些东西失去了没法重来,时间也没法倒退,但当下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应该活在当下,期待明天。有时候前面那堵无形的墙、无形的网,都是自己造的。只要你回头,你会发现有些人一直在原地等待,从未走远。”马克的一番话让张某有些动容。

“我还有机会吗?”张某似是期待,又有些自嘲地问。

“当然,这都取决你。你回头看看,爱的人还在,那个家也在。”说着,马克拿出了那封张某父母写的信。

张某有些意外地打开信,看到了熟悉的字体:“儿子,我们虽然恨你毁了这个家,但是只要你平平安安出来,一切都能重新好起来!”张某的双手有些颤抖,眼泪流了下来。

马克知道,张某的心墙渐渐打开,“给老人回封信吧,他们很担心你。不要放弃自己,不要放弃你爱的人。”

“算了,不回了吧。”张某低着头,轻声说。

张某没有回信,这让父母很担心,他们来到监狱请求接见,但张某拒绝了。张某说,太久没见父母,怕自己情绪失控,一切事情等出狱后再说吧。

马克知道,张某还是不愿意把自己的情感暴露出来。不过,父母的关心还是在张某身上起作用了。他就像一个孤儿,突然得到了他人的温暖,对生活也有了期待。张某开始在希望中改造,虽然仍旧小毛小病不断,但他越来越能看清前方的路。

那年中秋节,监房里其他服刑人员都在活动,只有张某坐立不安。马克询问张某时,张某却欲言又止、支支吾吾,这不像平时那个总是头头是道、引经据典的张某。

“有话直说吧,跟我还藏着掖着。”马克笑着说。

“队长,帮我寄封信吧。”张某很小声地说,随后从口袋里拿出已经被攥得皱皱巴巴的信。

那是张某写给父母的信。

一次次承诺,一次次重新来过

不久后,张某在监狱见到了女儿和年迈的父母,他失声痛哭,仿佛将这些年来积压的情感喷涌而出。

当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张某的改造转化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后来的服刑过程中,张某还是出现过严管、较重违纪的情况。每次看到张某违纪,马克的内心都是复杂的,就像是打好地基,即将竣工的楼房突然坍塌,一切又得重头来过。

就这样,一次次信任,一次次推翻;一次次承诺,一次次重新来过。

马克和监狱民警们也都寻找着适合张某改造的矫治方法。他们发现张某对剪纸艺术比较感兴趣后,就为他提供了参加剪纸艺术班学习的机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某学得很快,还在结业考试的时候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取得优异成绩。

今年年初,张某终于刑满释放,可以回家了。可是,不到一周,张某又回来了。怎么回事?难道他又做了什么?原来,他是来给监狱民警送锦旗的。

“人生能有几个8年,我人生中最宝贵的8年时光在这里度过。这8年虽是牢狱之灾,但我也在改造中切身体会到人间真情所在。”张某由衷地感谢,“如果不是你们的关心和耐心引导,我的改造之路一定会更加曲折。谢谢你们。”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找到那把打开“书”的钥匙 2019-03-22 2 2019年03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