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一个郁郁的背影 一张深挖余罪的网

本文字数:1358

④赵学鹏/绘

  □包雪文

2018年12月刚过一半,一辆警车呼啸着来到四岔河监狱……

随着沉重的铁门关闭,一个跨省连环盗窃案终于尘埃落定。服刑人员杨某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紧张的神情逐渐释然,一下车杨某主动向民警道谢:“谢谢警官,案子结了,我今后睡觉也踏实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还要从2017年说起……

大墙里,一个失魂落魄的身影

2017年底,四岔河监狱新收押了一批服刑人员。在新收集训期,民警发现服刑人员杨某经常坐着一个人发呆,且与同监组服刑人员交流甚少,似乎心事重重。针对这一现象,主管民警向监区作了汇报。

在第二天的晨会上,监区民警结合杨某过往经历进行了分析。杨某是一名“多进宫”人员,曾两次因盗窃被判刑,同时还因吸食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这次也是因为盗窃罪入狱。按理说,杨某是“过来人”,对改造生活有所了解,他目前的表现应该不是不适应改造生活所致。而且,杨某在与家人书信、电话沟通时也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杨某到底怎么了?

经过分析,杨某所在监区的监区长就如何让杨某“现形”布置了工作:“从目前的掌握的情况看,杨某身上肯定有事儿,还要继续下功夫,我们这样做……”

就这样,监区民警根据各自分工,按照“内松外紧”的策略,向杨某布下了一张深挖余罪的大网:值班民警密切关注杨某日常行为,关注他的服刑情况,同时发出信函核实相关信息……

“杨某看的最多的是法律类书籍,而且喜欢与服刑人员交流案件,并多次向警官咨询坦白检举、余罪加刑等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各方面汇集的信息明确指向一点:杨某肯定有余罪没有坦白!

离收网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较量中,一张无声无息的大网

去年7月4日晚6点,收网开始。

“杨某,我们也算是‘老相识’了。”监区谈话室里,包警官首先开口,杨某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就接受过包警官的教育,由“熟人”打开话题,杨某没那么紧张了。谈话中,他逐渐放松。见杨某不再有抵触情绪,包警官话锋一转:“听你们主管警官反映,你最近家中有点事,能跟我说说到底有啥事情吗?也许监狱可以帮你解决,你总是这样消极的态度,不利于你的改造啊。”

“你以为你身上的事瞒得了一时,就能瞒得了一世?错了!”吴警官补充道,“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一旦核实新的证据,‘零口供’也可以结案。到时候,你还要加刑。如果你能主动坦白,情况会不同,孰轻孰重你仔细想想。要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

连珠炮般的几个问题,让杨某额头挂满了汗珠。包警官见状,又打出一副感情牌:“上次,你女儿来看你的时候,还记得她怎么说的吗?你又是怎么答应她的?”

“女儿”,这个词彻底触动了杨某心里最脆弱的部分。监狱民警知道,虽然杨某屡屡犯罪,行为恶劣,但他是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离婚后更把孩子看成他的一切。监狱民警希望杨某做任何决定前能够想想女儿,果然,想到自己隐瞒罪行可能对女儿产生的影响后,杨某动摇了。

“我交代!我全部交代!”心理防线失守的杨某,一边擦着眼泪一边交代了自己的余罪,“还有几次,我伙同刘某、张某在上海青浦区行窃……”

杨某交代的盗窃行为被查实,经过改判后,杨某回到了四岔河监狱。虽然刑期比之前更长了,但杨某却不再像之前那样郁郁寡欢,反而积极了许多,用他的话说:“心里没有了包袱,也不用整天绞尽脑汁藏着掖着了,终于可以踏实服刑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一个郁郁的背影 一张深挖余罪的网 2019-03-22 2 2019年03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