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儒
读书好否?虽然“读书无用论”甚多,但答案是肯定的,用张元济先生的话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因为,从大处讲,书是人类保存智慧,传播智慧的手段,伟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往小处看,读书可改变人生。陶冶情操,“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与后来的“知识越多越反动”一样,证明“臭老九”的可怕。所以才有“虚其心,实其腹”的愚民政策。
赶紧转回正题,凡成功人士没有不读书的。“书籍是巨大的力量”,马、列、毛等伟人自不必说,高尔基一句“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多么形象动人啊!
想起自己,受家庭影响自幼爱书。还在小学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骤雨》等就读过了。后来挨饿流浪东北,背包里一半山芋干,一半书,没书,也饿。
书是路,路也是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没读多少,路却走了很多。路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在生活这本大书中,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漂泊不定,读的书也零散。但每到一处,都和图书馆交朋友,从热情的女馆员到老馆长,给了我多少帮助啊。包装的旧报,知青丢弃的马列“六本书”,甚至串门,也盯着人家糊墙的报纸看,可笑!
书真是忠诚的朋友,这个朋友不挑理,无客套。你从书架上“请”一位,便可攀谈交流。古今中外,三教九流,召之即来,挥之而去。和哲人交流,向前辈请教,不亦乐乎!
忆当年,偏远的北大荒,一介农工之家,无像样的家具,却有个大书橱。从文学艺术,到马列原著;从佛教圣经到农机技术(我专业),整个“大杂烩”。
那我的脑袋也成“一锅粥”了?非也。叔本华说:“就在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了他人思绪驰聘的运动场了渐渐失去自行思想的能力”。岂不成了他人思想的奴隶?——“两脚书橱”?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书的主人!不管您怎么说,我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你说的符合实际有道理,相信。反之,弃之一笑。
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像久受压力失去弹性的弹簧”(叔本华语)因为世上还有坏书,读坏书等于交坏朋友,害处大矣!如希特勒《我的奋斗》,还有一本《自杀的最佳方式》,您信吗?
退休返乡,垂垂老矣,还读书。“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浅深耳。”(清.张潮)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的境界是不同的。人到老年,用人生的全部历练去理解,不是更深刻吗?
人到老年,读书已没有功利性。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爱好,一种娱乐。但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活动,可使内心充实,精神愉悦,身体健康,何乐不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