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
在职场生态中,有一种加班屡见不鲜,令人感到心累:“唯时长论”“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加班现象,正在污染我们的奋斗精神。(5月19日《工人日报》)
百家讲:
走形式、摆阵势、做样子等“怒刷存在感”的加班,显然不是忙得不可开交,也未必是求领导提拔重用,而是其他人加班,自己不加班担心被认为工作不认真、个人不求上进,或担心被领导穿小鞋。
形式主义加班现象的存在,不是激励和弘扬奋斗精神出错了,而是领导只看表面现象,不重效率和业绩,考核、激励员工缺乏科学的机制所致。一方面,千万不能让形式主义加班污染了我们的奋斗精神,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奋斗;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千万不要成为“家长”,考核要全面、真实、客观、公平,晋升机制要完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卞广春
“痰”:
“将夫妻或情侣合影晒于朋友圈,没有做到者,一律劝退!”5月15日下午,河南濮阳一美容机构发布的这样一则通知,在微博等平台上传播。对此通知,不少网友认为这不合适、涉嫌违法。(5月16日《大河报》)
百家讲:
依据《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只有“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形,员工才有可能会被辞退;而这家美容机构员工,即使不在朋友圈中“秀恩爱”,也称不上“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更何况,该美容机构的规章制度中,并没有“将夫妻或情侣合影晒于朋友圈”的条款,而只是发了一个临时通知。可见,员工不在朋友圈“秀恩爱”,将被公司劝退,毕竟仅是企业的“自选动作”,因缺少相关法律支撑,难免会引发争议。
强制员工“秀恩爱”,折射企业管理“情商低”,这显然值得多方反思。首先,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应该具有双重功效,一方面要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一方面要维护员工的正当权益。其次,企业管理制度,应释放出人文情怀,让员工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对于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少惩戒、多疏导,别动辄就向他们挥舞“重罚”和“辞退”的大棒,让制度充满关爱员工的善意。最后,有关部门应从立法和制度层面上,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对企业员工的基本权益实施有效保护,使他们能够真正从权益困境中走出来。——汪昌莲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