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叶荷
本报讯 建设科研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大力加强科研道德伦理规范,针对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热点领域适时制定修订相关的法律规范……昨日,浦江创新论坛政策论坛以“创新政策的国际协同”为主题,就本国创新政策如何同现有国际规则协同、知识产权保护等话题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地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覆盖科技企业全证明周期的普惠性政策支持体系。如,2017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两项政策,累计为企业减税3300亿元;建立立法、司法、执法衔接的立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侵权判赔额;实行惩罚制的赔偿制度……
在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未来一个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要以国家创新体系质变跃升为目标,坚持体系化、法治化发展路径,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政策对国家创新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会上,有专家提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就是对创新创业的最大支持,要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实行惩罚式赔偿制度。此外,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要把科研诚信作为科研人员必须坚守的底线,贯穿到科研活动的全流程,建设科研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实行终身追究和联合惩戒,大力加强科研道德伦理规范,针对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热点领域适时制定修订相关的法律规范,明确法律责任,确保新科技的开发应用符合人类道德伦理的要求,不突破公序良俗。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