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两年前,一起看似“证据确凿”还有执业律师“把关”、甚至获得法院判决支持的“民间借贷纠纷”,在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支队长张琛带领的专案组努力下,上演大逆转,“纠纷”中看似“受害”一方终被以刑事案件定罪!
“摸着石头过河”的张琛由此开创了打击“套路贷”案件的“上海模式”。近年来,针对“市霸”“敲墙党”“医托”等欺行霸市、垄断经营、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活动,张琛牵头带队,持续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办首起“套路贷”案获上海经验
张琛所在的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全称是“有组织犯罪侦查支队”。打击“套路贷”,是该支队这两年工作的重点。
2016年6月,上海警方接到报警,市民许女士称自己已超额偿还借款,却仍遭恶意追债和非法拘禁。据许女士反映:2016年4月,她向名为“上海衡燊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的小额借贷公司借款20万元,后因资金周转问题未如期归还,随后欠款由20万元变成60万元。
开始有人上门讨债,家人不得不按照其要求转账还款。到了6月,衡燊公司负责人陈某某又拿着一张本该还给许女士的20万元借条,要求她还款,许女士无奈又花7万元“赎”回借条。
专案组经调查发现,情况与许女士所说大相径庭:衡燊公司出具了许女士本人签字的多份借贷合同,也提供了详细的银行流水,显示足额的借款确实转入过许女士账户。
“证据太齐全了,简直像特意准备好的一样。”张琛回忆,当时他们梳理了上海公安机关接报的同类案件,特别检索了衡燊公司相关债务诉讼,陆续找到另案中被衡燊公司起诉的市民姜某和吕某,两人反映的情况与许女士几乎一模一样。
“做笔录时,很多细节被害人记不清了,我们只能把问题问得更细化,让被害人回忆每次签借款合同的场合、在场人员和借款方式等细节,还原整个过程。”
专案组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梳理被害人与嫌疑人之间的账目往来,排摸涉案人员与相关公司的关联,团伙的作案手法、组织架构渐渐浮出水面。在环环相扣的套路中,张琛和同事探清了衡燊公司的真实面目:“‘套路贷’实质上就是以放贷为饵,通过所谓‘担保’‘抵押’等方式,行诈骗之实。”
成功侦破首起“套路贷”案件后,张琛总结经验,与各公安分局交流,并主动与检察院、法院沟通研商,会同市公安局法制部门出台《本市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工作意见》,形成打击“套路贷”的“上海经验”,向全国推广。
促上海暴力性案件逐年下降
走出上海市中山北一路803号的大门,张琛绝口不提工作。即使面对同为警察的妻子、就读刑警学院的儿子,亦是如此。
“我妻子是警察,孩子未来也将成为警察,我的工作不说他们也懂。”张琛说,自己侦办的案件大部分是有组织犯罪,办案期间有严格的保密纪律,“谁打听谁就是违法违纪,亲友也不例外。”
这些“不能说的秘密”背后,也有一个刑警的铁汉柔情:“以前,猖狂的犯罪分子敢直接拿刀跟警察对峙,我也在执行任务中受过伤。这些事说给家里人听,除了让他们担心,没别的用处。”从警24年,张琛一直坚守在一线,经手多起重大案件,对于各类危险,他自己倒是云淡风轻:“这是身为警察必然要承担的。”
近两年,在张琛的带领下,上海公安打击有组织犯罪逐步构建起“滚动排摸”“线索核查”“分析研判”“挂牌督办”“责任倒查”扫黑除恶五大机制,不仅使上海有组织犯罪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也促使上海暴力性案件呈逐年下降态势。此外,针对各类“市霸”、“敲墙党”、“医托”等欺行霸市、垄断经营、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活动,张琛也牵头带领队伍,持续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成效显著。
“当年每天都会准时收听《刑警803》广播剧,非常崇拜剧中代号‘803’的侦探刘刚。后来选择读警校,就是想当一名刑警。”走进中山北一路803号大院,张琛会回忆起当初第一次走进这块梦想之地的那一刻:“当时就下决心,好好学,认真干,不能给这块金字招牌丢脸!”
从警24年,张琛从未忘记过初心。第七届上海市“平安英雄”的荣誉,让他倍感肩负责任的重大。让市民安居乐业,给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24年风雨兼程,张琛还将一如既往义无反顾走下去。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