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客户端
- 有感于陈文龙的“气节” 朱亚夫 一路春风下莆田,文龙节震岳王威。最近,在这次全国各地杂文学会第33届联席会议上,我被陈文龙的“气节”深深地感动了。 陈文龙(1232~1276),福建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初名子龙,字
- 花作 朱莎莎 大多是平常无变的日子,但总带着一点欣欣然,花开了,去捡一朵。捡花时,心里涌上来的是丝丝的喜悦和美好。 捡来之后,我就把它们夹在干燥纸里。有一次正是冬去春来花开繁茂绵密,在郊区的田野劳作
- 上海古镇朱家角 诸人 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 杜甫与曹雪芹 吴营洲 近读《韩成武文集》,见其中有篇文章称:“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找不出第二个人能像杜甫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研究者、追随者和崇拜者。” 窃以为,这话说得貌似过了,当与事实不符!那么请问:曹雪芹呢
- 李雪健“知耻”的境界 沈栖 称李雪健是艺术大腕,并非他原是中国影协主席,而是因为他在影视方面成功塑造了诸多的经典型人物形象,如荧屏上的宋大成(《渴望》)、宋江(《水浒传》),银幕上的焦裕禄、杨善洲等。 按理说,李雪

首页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