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吴苏青 王川
近年来,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加强自然资源和规划执法网格化建设。既有整治违法行为的“出鞘利剑”,也有提前防范、提前制止的“法治坚盾”。5月30日,2019’全国法制(治)报社长(总编辑)年会暨创新治理看三湘采访团来到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其运用法治思维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的“常德模式”。
夯实管理网 凸显节约集约效益
长期以来,地方发展与土地供需矛盾是一个难解的局。在法治框架下,常德展开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破题之作。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首重管理。在各地开发区,闲置土地的界定、盘活是一大难题。截至2018年底,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收回中联重科、常德进拓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常德翔宇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10宗共计993亩低效用地。其中重新挂牌出让土地547亩,处置率达55%。
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通过抓实管理举措,强化低效存量用地的处置。自2016年以来,通过对区内宗地逐一核查掌握地块详实情况,根据各地块用地低效原因对症下药,采取协议收回、依法转让、督促开发等多种措施开展低效用地处置工作。
精细化管理是处置自然资源利用问题的前提,闲置土地的盘活,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土地节约集约管理。在国家、省有关项目用地标准的基础上,常德积极谋划、主动作为,设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地使用标准。对购地建厂房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强度、项目建设周期等进行了规范。
撒开执法网 提速控违拆违工作
倚天为剑,常德卫片执法蹚过一个个“深水区”;落地有声,控违拆违动真格,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围绕卫片执法,常德成立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部下发卫片执法监督检查数据后,卫片办根据内业审核情况开展外业核查,并与县级人民政府交换意见。对最终认定的违法用地,坚持“属地履责”的原则,由卫片办代表市政府责成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组织查处整改。
2016年6月,常德以执法监察监管系统为基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一年两期”的土地利用多频次动态监测。工作人员借助技术设备,利用多频次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对违法违规用地情形提前核查、整改,大大减轻了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压力。同时,对新开工区域情况的实时掌握,为及时调整规划和保障项目用地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织牢责任网 探索联合执法模式
近年来,常德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已由当初“国土部门单打独斗、以查处为主”的专项工作,逐步演变成现在“多部门协作参与、以消除违法状态为目的”的联合行动。
2017年3月,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与市森林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国土资源部门与森林公安联合执法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常德还将耕地保护责任分解落实,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同时,市县政府都把耕地保护纳入到了年度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并由此赢得“全国土地整治看湖南,湖南土地整治看常德”的赞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