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社区基层工作包罗万象,居委干部既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又要协调好“三驾马车”关系,年轻的社区工作者面临着家常难拉,敲章绕不开“人情”关等种种难题。如何解决这些社区难题,日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赴宝山区开展《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执法检查。
社区工作者盼打通“培训之路”
宝山区副区长陈尧水介绍,宝山区2018年完成377个居委换届选举,建立了2支关键队伍,即一支近1000名居村委书记和主任的“带头人”队伍,一支近4000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尽管宝山区加强居委会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但社区治理工作包罗万象,对居委干部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随着社区居民参与治理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社区管理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居委干部的能力提升成为一项永远在路上的长期工程。特别是居委干部在督促物业管理、调解社区矛盾、善用治理技巧等方面,更需要加强针对性和实操性培训。虽然宝山区通过实施增能计划、开展菜单式培训、建立实训基地等举措,加快提升社区干部队伍能力,但受限于社区干部年龄结构、知识水平等客观因素,还是有一小部分社区干部的能力水平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陈尧水表示,今后,宝山区将在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对象分类管理上进一步优化、细化。
宝山区民政局局长贡凤梅坦言,现在的社区工作者既要会互联网+,又要会网上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会与居民拉家常,还要快速解决问题,所以对社区工作者来说要求很高。贡凤梅指出,目前社区工作者的招录年龄越来越年轻,社区工作者36岁到40岁占27%。年轻社工虽然学历高,但动手能力比较差,与居民拉家常时,因为缺乏生活阅历,没有共同语言,因此培训就变得非常重要。为此贡凤梅建议市级层面可以建一个智库,“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菜单式培训。”
“敲章清单”需要动态增减
据陈尧水介绍,宝山区已经建立了居委会协助行政事务事项、开具证明事项准入管理机制,印发并落实了《关于规范管理本市居委会和村委会协助行政事务清单》《关于规范本市居委会印章使用的指导意见》,建立动态跟踪,实时反馈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了解推进落实情况,进一步理顺社区工作关系。经排摸调研,目前居委会日常工作中均涉及清单中的54项协助行政事务,基本没有清单之外的事项下沉居委会,但居委会日常出具证明材料中确实存在未列入证明类印章使用事项清单的情况。
贡凤梅表示,证明类印章使用事项清单有待优化调整。根据近期对居委会印章使用事项的情况排摸,目前居委会除了按规定开具清单中24项证明材料外,还有12项居民有需求、且居委会也给予开具的证明材料未纳入清单,如亲属关系证明、生活困难证明、在家死亡证明等。另外有14项证明材料虽不列入居委会证明类印章使用事项参考清单,但居民仍然要求居委会开具证明,居委会为避免与居民发生矛盾,在一般情况下也给予开具,如中小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证明、失独证明。贡凤梅建议市级层面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在充分听取居委会、居民的意见后,对原清单中的事项进行合理调整,并建立定期调整和零星项目动态增减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为基层再减负。
专业助力必不可少
宝山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从2016年起,每年安排2000万元社区公益服务扶持引导专项资金,引导137个社会组织以专业力量破解楼道堆物、毁绿种菜、不文明养宠等治理顽症。如高境镇共和八村试点开展消防逃生体验式演练项目、在全区推出一批社区花园建设项目等。截至目前,共扶持引导383个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落地基层社区。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社区也像一个小家庭。”市人大代表孙晔认为,居委会和业委会要齐心协力,物业才会把小区管好。如果居委会和业委会关系不好,物业公司就可能和稀泥,导致整个“小家庭”处于非常混乱的状态。
孙晔指出,目前宝山区业委会的组建达到了93%,业委会规范运作达到70%,交叉任职达到60%。宝山区在业委会规范化运作方面高于上海市的平均水平。孙晔建议,在基层治理中还要多多借助专业力量。“基层治理是1+3,这是大的框架,但按照目前发展趋势,1+3是不够的,我们1+3后面要加一个X,这个X囊括了宝山区的所有力量。”
孙晔认为,基层如果没有自己专业性纠纷疏导机制的话,矛盾纠纷就会扩大。孙晔建议要有X专业性的力量,X包括律师团队、居民区主干力量等,这样可以更加助力宝山区做好相应的工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