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洲
6月7日,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发布通报,对驻马店市上蔡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阻止农户机收小麦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事件进行了通报:近日,新闻部门报道了驻马店市上蔡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以影响空气质量检测数据为由,阻止农户机收小麦,要求农户70亩小麦全部用手割。通报认为这种做法极其错误。(6月8日《新京报》)
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维护公众利益的层面考量,河南蔡县城管部门祭出一些治污措施,本无可争议。问题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阻止农户机收小麦,强制要求手割小麦防污染,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不仅无助于环境保护,而且损害了农户的利益。尽管当地官方及时叫停了这种错误做法,但由此引发的负面效应,仍值得当地政府及城管部门反思。
应该说,河南省有关部门对“禁机收小麦”事件的通报,措辞比较激烈,反思也比较深刻。为了减少扬尘污染,保监测数据,阻止群众机收小麦的做法,与中央的要求、与环境保护的初衷背道而驰。为维护空气质量,阻止群众机收小麦的错误决策,是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自欺欺人的行为,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怪。众所周知,机收小麦可以大幅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也是国家提倡农业机械化的题中之义。城管部门“禁机收小麦”,明显是受功利思维驱动的“应景之作”。
城管部门“禁机收小麦”,是一种劳民伤财的治污方式,更是治污懒政的一种极端表现。事实上,靠手割小麦防污染,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明知不可为而强力为之,结果只能是激化社会矛盾,而非解决实际问题。相反,这种治污懒政行为,会损害当地政府的形象及公信力。
加强对本地环境污染的治理,应由政府主导治理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同时引导市民选择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才是治污正道。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