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朱阳 朱博
本报讯 “应急抢修、炊事保障、战地救护……”武警上海总队后勤大比武的前一天晚上,执勤四支队保障处长汪长旌难以入睡,这次比武是他从指导员越级提升处长岗位后的第一仗。随着军队改革深入推进,大多数单位编制压缩,与此同时更多有“真本事”的官兵却有了更好的晋升通道。汪长旌正是凭借过硬本领和突出成绩,从指导员越级提升处长岗位。5年间,他成功“脱贫”一个后进中队、带出一个标兵中队,个人荣立两次三等功,所在中队获评武警部队基层风气建设先进单位。
主官是单位的“主心骨”
2014年2月14日,这一天是汪长旌和女友的第一个情人节,也就是这一天,他被任命为五中队政治指导员。与女友简短寒暄之后,就走马上任。
五中队担负松浦大桥守卫任务,因为任务调整勤务撤收,汪长旌和中队70余名官兵成了黄浦江上“最后的守桥兵”。中队没了任务牵引,班子松气泄劲、官兵士气低迷。汪长旌第一次查铺,就遇上一个战士不假外出。第二天,汪长旌并没有处分战士,先从支部班子抓起、严起,一个规定一个规定抓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抓整改。
汪长旌的家也在黄浦江边,和中队相距仅有3公里,对于汪长旌来说,他平均2个月才踏进一趟家门。对于此,汪长旌说:“当主官就是担责任,主官是一个单位的主心骨,不能总想着小家不顾大家。”
凭着一股子干劲,第二年中队有了翻天覆地变化,跨进了先进行列,汪长旌也因此荣立三等功。他带领后进中队“脱贫”的故事被拍成了微电影《最后的守桥兵》荣获首届全军微电影网络优秀作品奖。
守住初心比提升重要
2017年6月,基层主官任职满三年,没有得到提升;2018年6月,标兵中队主官任职满一年,同样没有得到提升。四年主官经历,四年满载荣誉,但个人进步却不见起色。
2018年2月,同批战友都已提升,汪长旌还在原地打转,说没想法不实际,可放眼支队,部队调整改革后,干部挤压,四年指导员并不算老,支队党委谈话时,汪长旌说:“职务升迁固然重要,但不能为了提升忘了初心,时刻听从组织安排。”
十中队战士常年担负一大会址讲解任务,汪长旌在讲解员中挑选出精兵强将组成“红肩章讲解队”,在党的诞生地讲解党史,传播共产党人初心的同时,汪长旌也在教育自己、鼓励自己: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在任两年,汪长旌带领十中队这个老典型重回巅峰,先后完成新营房10年以来的第一次荣誉室扩建,协助创作了建队以来第一部纪实报告文学《风展红旗》,中队“红肩章讲解队”被全国30余家媒体集中宣传。2019年1月24日,以其成长经历为题材的人物专题片《汪长旌:守卫在霓虹灯下》在央视军事频道军旅人生栏目播出。
跨界任职,是常委更是普通一兵
军龄15年,在一般人看来算是部队的“老资格”,但在机关保障处,15年军龄以上的老同志占到90%以上。虽然汪长旌在担任指导员时荣誉满身,但在保障处处长岗位上,还是一个新兵。
“处长,军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该如何操作?”“处长,后装群众性岗位练兵的方案请您审阅。”搬进处长办公室第一天,汪长旌就如坐针毡,来自老同志们的各种请示汇报让他应接不暇。
跨领域、跨级别调动,遇上位置和能力不相匹配的窘境在所难免。然而,5年基层“墩苗”经历,不仅锤炼了汪长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更养成了他探索学习的良好习惯。面对保障工作的千头万绪,汪长旌连续奋战一个月,在工作实践中边干边学,将保障处涉及的后装、后保、战计等业务工作理出条线,建出模型,业务知识一条一条学,业务工作一件一件有条不紊地完成。渐渐地,老同志们没了“脾气”,取而代之的是心服口服。上任一月有余,汪长旌带领全处人员圆满完成了新机关迁建签约、后装岗位比武等大项任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