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一封父亲永远无法收到的信

本文字数:3739

服刑人员在父亲节前夕写给父亲的话 宝山监狱 供图

  □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陈健辉

“敬爱的父亲,是我不懂得珍惜,在叛逆期常常和您顶嘴、和您对着干。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才对父亲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可惜我不争气,在失去了孝敬您的机会后,也失去了承担父责、抚养儿子的机会……”这是上海市宝山监狱服刑人员石云前不久写给父亲的信。

父亲,是一个带有重量的称呼,它意味着责任,但不是每个成为父亲的人,都能明白这两个字的意义。已经服刑近3年的石云也是最近才想明白作为父亲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担当,这还要源于宝山监狱近年来开展的“父亲节”主题教育活动。

今年6月12日,宝山监狱开展父亲节主题教育活动前,心有感慨的石云特意写了一封信给父亲,虽然这封信父亲再也无法收到。

与家人争吵后酿成大祸

家,是一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遮风避雨的港湾;家人,是一个人心中永远的牵挂,承载所有的感情羁绊。在入狱前,石云从来没有思考过家的意义,他一度还将自己酿出的悲剧归咎为家庭原因。

1978年出生的石云老家在我国西南地区,家里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初中毕业后没多久,石云就外出打工了。打工的那些年里,石云很少回家,年迈的父母主要靠弟弟照顾生活。而几年前,石云的父亲去世了。虽然惦记老母亲,可石云依然选择在大城市里打工,想着总有一天能出人头地。

事实上,由于没有一技之长,石云的生活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较为艰辛。到上海打工后,石云主要做的都是泥水匠、搬运工之类的工作,靠力气换生活。幸运的是,在打工期间,石云认识了现在的女友青青,虽然两人家境差距较大,但青青和石云当时很相爱,两人同居在一起。

青青父母经营一些小生意,虽非大富大贵之人,但与石云比起来,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当得知女儿和穷小子石云在一起后,青青的父母都是反对的,他们一度要求青青与石云分手,否则就要与青青断绝关系。然而,青青还是忤逆了父母的意思,坚持和石云在一起。后来,青青的父母虽然没有与女儿断绝来往,可是对石云,他们还是有意见的。

青青和石云生活在一起,一开始你侬我侬,谁也离不开谁,然而经过了最初的甜蜜期后,矛盾开始渐渐显现。青青从小是被宠大的,生活习惯、金钱观念等等都和石云不同,两个人住在一起难免会产生分歧。比如,做家务,青青没有这样的意识和自觉,很少做家务事,还会因为家里的一些琐事和石云发脾气。石云一开始会耐着性子哄着女友,家务活自己包揽,可是时间久了,他也受不了了。再加上石云的工作收入不高,当初的甜言蜜语最终抵不过日常的油盐酱醋,两人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生活越来越不顺心。

曾让石云和青青关系缓和的是他们的孩子。儿子出生前后,有那么一小段时间,石云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不过,随着孩子出生,相应的麻烦也随之而来。

由于照顾孩子的问题,石云和青青的父母发生了矛盾。石云到现在还记得,青青的母亲在外当众打了他一巴掌。这对石云来说是奇耻大辱,尽管看在孩子的面子上,他当时忍了下来,但至此,他与青青家人本就不好的关系变得更僵了。

家里多了一口人,生活开支陡然增大。以石云的经济能力早已是捉襟见肘,常常入不敷出。更让石云难过的是,青青此时不但没有鼓励安慰,还会冷嘲热讽,拿石云和自己闺蜜的男友作比较,这让石云的自尊心受挫,两人的矛盾不断升级。终于在一次争吵之后,石云摔门而出。

那是2015年11月的一天晚上,心情郁闷的石云想要寻找一个能获得安慰的地方。走着走着,他看到了一家还亮着灯的发廊。石云走了进去,并跟着一名女子走入房间……本想得到慰藉的石云没有想到,因为没钱,这名女子也露出了不屑的眼神。这个眼神让他想起了青青和青青的家人,压抑的怒火涌上心头,他伸出手扼住了女子的脖颈……

等石云回过神来,大错已成,他想跳窗逃跑,却终究逃脱不了。

2016年,石云被法院判处死缓,次年到宝山监狱服刑。

悔不当初“连死的心都有了”

一纸判决,四面高墙,把石云与社会彻底隔绝开来。回忆过往,石云悔不当初。既悔恨自己当初与女友贸然结合,给双方的婚姻家庭、感情生活带来很多不顺,也悔恨自己一时冲动犯下大错,不但害了一条无辜的生命,也让自己深陷囹圄,失去自由,将大把的青春和生命浪费在高墙电网之中。

想想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人赡养、年幼的儿子需要人抚养,石云常常悔恨不已。用他自己的话说,“连死的心都有了,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

石云异常的心理状况在日常行为中也有所体现,这些都被监狱民警看在眼里。

经过多次谈话教育、深入交流后,民警摸清了石云的心结。石云对被害人愧疚、对家人亏欠,觉得自己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赎罪,所以表现得自暴自弃。从这个角度看,石云还不是无可救药,或许可以从亲情的角度感化他,让他端正改造态度。

民警了解到,石云入狱后,青青并没有和他分手,虽然带着孩子在外地打工,但她还是牵挂着石云,顶着父母的压力写信给石云,开导他。一个女人孤身在外,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还时不时地接济石云在老家的母亲,无论之前两人发生过怎样的矛盾,现在这份不离不弃就值得石云感谢。此外,石云的弟弟也常常写信来询问他的情况,鼓励他。这些都说明家人没有放弃石云,石云更不应该再次辜负家人们。

民警的话和那些道理,石云都知道,可他觉得有心无力,不知道该做什么。

“虽然你现在在狱中,没办法对家人有太多的帮助,但至少可以表明态度,让家人看到你的努力,给家人一个希望。争取在母亲老去前能尽尽孝,孩子成长过程中能给予指导尽尽责,弥补自己的过错,尽量不留遗憾。”民警说。

这些话让石云陷入了沉思。

除了民警的谈话教育,近几年来宝山监狱坚持开展的“父亲节”主题教育活动也总是能触动石云的心弦。

儿子是石云心中的牵挂,犯罪时,孩子出生还没多久,他几乎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在思想汇报和平时的周记中,石云总是会提及孩子,不知道孩子是不是长高了、长胖了?在家听不听话?有人教他喊爸爸吗?

石云的文化水平不高,写的都是最简单的字句,但他对孩子的关爱之心、舐犊之情溢于言表。而在民警不断的教育引导下,石云也渐渐明白,自己长时间缺席孩子的生活,错过了他最为无忧无虑的童年,甚至无法陪伴孩子经历最为关键的学习成长阶段、最容易塑造品性观念的青春期。如果自己再不好好服刑,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回到儿子身边尽为人父的责任。

“我知道,很多和我同龄的人都已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我走到现在这个地步都是自己造成的。我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从没有好好地为家人考虑。”在一次谈话教育中,石云懊悔道,“吃官司不是帮别人吃的,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我自己做错事该受到的惩罚。不管怎样,为了老母幼子,我也要好好改造。我长这么大从来就没给家里带来好处,还要老母亲一直为我担惊受怕,要女友跟着我受苦。现在还连累了孩子,在他长大成人前都没有机会享受父爱了,真是对不起他们。”

写一封信给逝去的父亲

对家人的挂念让石云的状态逐渐好转,不过他距离“正常”还有一定距离,为此监狱民警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教育矫治方案。除了持续用亲情鼓励石云外,针对石云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情绪不易控制、常常失眠等情况,监狱民警积极联系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他开展心理咨询,并请社会院校心理专家对石云进行心理辅导,定期进行治疗。

石云的刑期很长,他紧张焦虑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担心自己再也出不去了,生怕没有父亲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坎坷,害怕老母亲的身体出现问题……对于石云关心减刑假释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孩子抚养权等问题,民警会让他参与监狱开展的法律援助、社会机构帮教等活动并进行咨询答疑。害怕往往源于无知,随着心中的问号一个个变成句号,石云一直忐忑不安的心慢慢沉静了下来。

作为服刑人员,改造当然是最重要的。监狱民警一方面对石云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认罪悔罪教育,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教育他要正视自己的罪行及危害、正视自己的不足,深刻反思犯罪原因,不要怨天尤人,对法律要有敬畏之心。另一方面对他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培养石云用积极向善的态度对待人事物,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态,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从每一件小事做起,重塑自我。

改变一个人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至少在坚持不断的教育矫治工作下,石云变了不少。目前的石云不再消极绝望,他能服从管理,认真参加集中教育,完成学习笔记,还主动帮助其他服刑人员。

在最近一次谈话中,石云表示愿意参加今年的“父亲节”主题教育活动,并利用休息时间写了一封“寄给天堂的父亲”的信。

他在信中写道:“敬爱的父亲,虽然您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但是您的音容笑貌一直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小时候陪我玩要,给我买好吃的,带我去田里劳动……一幕幕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可惜我不懂得珍惜,在叛逆期还常常和您顶嘴、和您对着干。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我才对父爱、对父亲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可惜我不争气,在失去了孝敬您的机会后,再一次失去了承担父责、抚养儿子的机会,痛定思痛、悔不当初……我向您保证,从今天起,我一定会好好改造,用汗水洗刷污点,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好好照顾母亲,教育儿子。我不求儿子能出人头地,但求他能踏踏实实工作、安安分分生活,不要走我的老路。其实,一家人能团团圆圆在一起,就是最大的福气……”(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一封父亲永远无法收到的信 2019-06-14 2 2019年06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