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周末博客

归化国脚,实事求是

本文字数:792

  夏天

近期,关于中国足球是否应归化埃尔克森、高拉特等优秀外援,以增强国家队实力,冲击更好成绩的争论,十分热烈。

许多观点认为,归化外国球员,治标不治本,还是应当将精力放在足球青训等方面,踏踏实实增强国家队的实力。还有观点就是不信邪,“14亿人凭啥培养不出11个好球员?”

但我认为,归化优秀外国球员,与发展青训两者间并不矛盾。古代的例子,元朝就从阿拉伯国家,归化了一些“色目人”,充实国家的行政、军事岗位,也是对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一种促进;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也“归化”了许多当时的苏联飞行员来华,驾机与敌人作战,如建立“米格走廊”,掩护我领空安全。

当时的中国人,都怀着一颗开放、包容的心态,取人所长,为我所用,并没有因为“为何我四万万同胞却培养不出一个团的飞行员”这种心态,而拒绝其他各国的帮助。

如今,所谓“14亿人为何培养不出……”这类想法,实则是因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日益强大,一些人会将全世界各国的强项都与中国比,认为中国什么类型的人才,都该一抓一大把,否则就对不起这人口基数。

但足球人口的培养,却需要独特的天时地利人和。他不像高考状元、工程师那样可以批量生产,或许和艺术家的培养有异曲同工之妙,人口基数并不能带来多大的优势。

其实,我们不能只看到日本、韩国等相同人种近邻在足球领域取得的成绩。事实上自古以来,虽受儒学文化影响,但日、韩两国的民风都较我国更“彪悍”,更具全民开展竞技体育的土壤。我们反而需要留意到,同样人口稠密、经济富裕、传统文明深厚的阿拉伯国家,在足球上的成绩就并不突出,也没什么本土足球明星,而沙特、卡塔尔等国取得的一些足球成绩,也有归化优秀外国球员的功劳。

在本土青训一段时间内难以取得长足进步的现实面前,归化一些优秀的外籍球员,以迅速提高国家队成绩,满足人民期望,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选择。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B04 归化国脚,实事求是 2019-06-14 2 2019年06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