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光
自从有了娃,也学到了一个词——鸡娃,就是给娃打鸡血,让娃学这学那……
家里的娃今年3岁,虽然已经混入了幼儿园,但其实9月份才到正式上幼儿园的年纪,原以为这样的小娃鸡之尚早,对于“高考”等等“考”还能保持吃瓜群众的心态,哪知道,前一阵被“幼升小”的题目震撼了一下:
韩语跟读、8个以上的数字记忆、回答为什么下水盖要做成圆形……
只能庆幸自己生得早,不然在幼儿园可能就要留级了。
对于我的担忧,女儿玩伴小姐姐的家长(跟我相比算是资深家长)很快给了点拨:
“所以要鸡娃呀!你觉得题目难?外面有班专门教这个的,我们家从中班就开始学了……”
“某某小学多难考知道么,那个学校边上有个班,你从小班开始读3年,保证让你进学校机考名单,我女儿的同学就是这样
……”
想到一个刚满3岁就要去“上班”的小屁孩,我决定,现在晚上就让她多看会儿卡通吧。
除了家长,还有很多人在鸡娃这件事上也是急人所急。
这不,最近娃的幼儿园办了“家长课堂”,预告主讲的是两位来自英国的教育专家,于是家长我也去听了一下。
在放了一遍写满教育、成长、能力、幸福……的PPT之后,两位专家开始介绍上海的双语国际学校,以及如何申请和面试这些学校,乃至申请国外的学校。听完加他们的微信,还可以获得一对一的(付费)指导。
只能感叹,你们眼里只有鸡自己的娃,在人家眼里分明是商机、是Business啊!
后来才得知,一直说不鸡娃的一个朋友就在这类公司的操办下,去英国体验了住宿小学,并且已经决定让小学两年级的女儿去英国继续学业。
我问他,那边的学校哪里好,他转给我一篇孩子她妈写的东西。中心思想是:那里的学习氛围非常自由,“我们不鸡娃,所以把娃送到国外去念书”。
可是,这真的就不算是一种鸡娃么?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