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精神有问题未领证婚姻无效
我有一个农村朋友,他亲生父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离了婚,他一直跟随母亲生活。他妈妈于1998年又结了婚,但是在二婚的时候,他妈妈并没有和对方领结婚证,而户籍都在同一个户口本上,户口本显示双方是夫妻关系。他母亲和继父后来又生了一个孩子。如今,他的这个继父精神出现了问题。他妈妈与对方的婚姻有效吗?如果有效的话,能否解除? 梁先生
【解答】
梁先生,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五条: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根据上述条文规定,您朋友的母亲1998年再婚时未办理结婚登记,在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情况下,应按同居关系处理,如他母亲没有领过结婚证,那么她的“再婚”因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婚姻。至于户口本显示双方属于夫妻关系,是不能作为他母亲结婚的唯一依据的,但户籍登记也可能意味着她当时办理过结婚登记,只是不记得了或者结婚证找不到了。因此,建议您朋友的母亲向婚姻登记机关查询确认是否办理过结婚登记手续,以确认他母亲与继父之间的法律关系。如果查询后确认双方不具有婚姻关系,那也就不存在婚姻是否有效的问题了。但若查询后发现双方存在婚姻关系,再来讨论您朋友的继父精神出现问题是否构成婚姻无效的问题。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婚姻无效,故如继父在婚姻登记时存在的疾病符合规定,且婚后未治愈,则可主张婚姻无效,但若其不符合相关规定,则不属于婚姻无效。
男方出首付贷款一起还房产是否属于共同财产
我一个闺蜜结婚前购房,男方父母出钱付了首付,婚后夫妻共同还贷款,但是贷款是从男方和他爸爸账户里扣除的,房产证也只写男方的名字。请问这套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女方是否需要做夫妻共同财产公证? 罗女士
【解答】
罗女士,你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现男方婚前签订购房合同,以其父母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该房屋登记在男方一人名下,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还款,该房产性质一般会被认定为男方所有,除非双方有关于该房屋的协议。因此如果您闺蜜想要在合理公平的基础上保障婚后双方的利益,建议可与男方达成有关房屋及婚期财产、婚后收支等事项的协议约定。
帮忙找代购付全款钱被骗走是否担责
最近,我帮一个朋友找代购买东西,收了朋友的钱后,找到一个此前经常有交易来往的代购,然后全款付清了货款。如今,代购方说钱被上线骗走了,他已经报警,但一直不肯退还货款。朋友说是我诈骗他的钱,他要去法院告我。我这种情况是否触犯了法律? 林先生【解答】
林先生,您好!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由此可见,构成诈骗的行为人,其主观构成要件表现为故意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而在其客观上则采取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的行为。从您帮朋友代购东西,代购方被上线骗走钱已报警的事实看,您在收取朋友代购款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从您将代购款交付给以前有交易往来的代购方看,您也不具有客观上的欺骗行为。故您朋友称您诈骗他的钱,实在是委屈您了。但为了保障您的权利,建议您保留好您与代购方来往的有关凭证,以备您朋友起诉后您可有效应诉。
醉驾司机闯祸人已死找谁赔
前段时间,我遇到一次车祸。当时我走在马路上,被一辆车撞了,我因为赶路没有注意人行道上的红绿灯,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但对方车辆突然拐弯,我也没来得及注意,所以避让不及被撞到了一旁。我被送往医院后诊断为小腿骨折。而那辆车撞伤我后又撞到了另一辆正常行驶的汽车,肇事司机当场死亡,经公安部门认定司机是醉酒驾驶。肇事者已死,据了解,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也并不太好。我的医疗、误工等费用应该找谁来赔? 赵先生【解答】
赵先生,您好!您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属于侵权责任法的适用范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由此可见,您因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应先由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不足的部分,您可向肇事司机主张。现肇事司机因事故死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据此,肇事司机的继承人继承财产时应同时承担被继承人的债务,故您可以要求肇事司机家属在继承该司机的财产范围内赔偿。此外,还可能存在一种情况,即该机动车辆的肇事司机与机动车辆所有人不一致,如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发生也有过错的情况下,您亦可以向车辆所有人主张赔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